学校艺术美育是指在学校范围内,针对非专业的学生群体所进行的艺术教育活动。这一概念涵盖了从幼儿园至大学的所有教育阶段,以及技工学校、职业中学、工读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成人高校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
范围界定
学校艺术美育不仅限于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还包括各艺术院校、系、科的专业艺术美育。然而,后者主要是为了培养专门的艺术人才,因此学校艺术美育通常指的是前者的非专业性质的艺术教育。
历史沿革
自1988年起,原国家教委开始重视并规范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同年发布的教办字025号文件强调了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及其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1994年,原国家教委进一步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条例》(草案),明确了学校艺术教育的任务和重要性。
教学形式
学校艺术美育的教学形式多样,包括艺术课教学、课外艺术活动、校外艺术活动和艺术比赛等。艺术课程被纳入教学计划,中小学开设音乐、美术必修课,而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和普通高等学校则开设艺术类必修课或选修课。这些课程均需进行考核,且在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中,艺术课程应计入学分。此外,学校还会组织各种课外艺术活动,如学生艺术社团或艺术小组,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发展其特长。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会举办年度学生中国艺术节,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校外合作
校外艺术活动也是学校艺术美育的一部分。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提供健康、优质的文化环境。各地可根据自身情况,定期举办学生艺术节,并鼓励学生参与艺术比赛,发掘和培养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