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瓣无患子
毛瓣无患子(拉丁学名:Sapindus rarak DC.)无患子科,无患子属落叶大乔木,高20余米;小枝粗壮,有直槽纹,叶轴柱状,干时常红色;小叶7-12对,近对生,顶生花序,直立尖塔形,花稍大,两侧对称,花蕾阔卵形,花瓣倒披针形,花盘肥厚,花丝密被短硬毛。果栗色或橙红色。花期夏季,果期秋初。生 路边,路边疏林中,山坡,山坡常绿阔叶林中,疏林中。
形态特征
大乔木,高达20米;小枝圆柱状,幼枝被黄色微柔毛。羽状复叶长20— 40厘米,有小叶7—12对,叶轴上面具2槽;小叶对生或互生,纸质,狭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2厘米,宽(1.5—)2—3.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偏楔形或稍钝,叶面无毛,具光泽,叶背近无毛或被稀疏微柔毛,侧脉细而密,和网脉两面稍隆起;小叶柄短,长2—4(—5)毫米;叶柄长5—10厘米。复总状花序顶生,密被黄色绒毛,长约25厘米,与叶近等长,多花密集;花较大,白色,芽时径约3.5毫米;花梗长约2毫米,被黄色绒毛;萼片长圆形,长约2.5毫米,外面密被平伏黄色绒毛,边缘有小睫毛;花瓣4,披针形,长约3毫米,外面和边缘密被丝状黄色伏柔毛,基部内侧有1个膜质、短2裂、长约1.5毫米的大鳞片,先端和边缘被长柔毛;花盘偏于一侧,无毛;花丝线形,中下部被白色长硬毛,长约4毫米,花药卵圆形,无毛;子房倒卵圆形,径约1.2毫米,无毛,3室,花柱短,长约1毫米。果圆球形,径约2—3厘米,微绉;种子球形,黑色,光亮,径约1厘米。花期5月,果期7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500—1700米的山坡、路旁疏林中;亦有栽培。
分布范围
产云南省(东南部和南部)和台湾二省。斯里兰卡、印度、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爪哇)等地也常栽培。
产盈江县、瑞丽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临沧市、凤庆县、勐海县、景洪市、勐腊县、普洱市、石屏、屏边苗族自治县;我国台湾亦有。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爪哇)。
主要价值
根和果入药,味苦微甘,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果皮含有皂苷,可代肥皂,尤宜于丝质品之洗濯;木材质软,边材黄白色,心材黄褐色,可做箱板和木梳等。
用途同无患子。
【傣药】麻尚,买马萨,戈抹刹(西傣):果皮,嫩叶治痢疾,咽喉痛,过敏性湿疹,尿频,血尿《滇药录》。麻尚(西傣),洗衣果(西傣):果皮治痢疾,咽喉痛,过敏性湿疹,尿频,尿痛,血尿《版纳傣药》。麻尚(傣):治痢疾,咽喉痛,过敏性湿疹,尿痛《傣医药》。
【基诺药】生鱼片玉勒:根治跌打损伤;果皮治痢疾,便秘,肠梗阻;果实炭治白喉《基诺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