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历年

历年,汉语词汇。

拼音:lì nián

释义:1、经历的年岁。2、过去多年;以往各年。

出自《孟子·万章上》。

基本解释

(1) [calendar year]∶历法上的年。

(2) [over the years]∶过去多少年。

历年的积累

出处与详解

1、经历的年岁。

①《孟子·万章上》:“禹 之相 舜 也,历年多,施泽於民久。”

②汉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历年兹多,不可记也。”

③《南史·宋纪中·文帝论》:“﹝文帝﹞正位南面,历年长久。”

④明 张居正 《论时政疏》:“自 成祖 以后,历年之久,未有过於皇帝者。”

2、过去多年;以往各年。[over the years]

①《楚辞·远游》:“聊仿佯而逍遥兮,永历年而无成。”

②《汉书·刘向传》:“今二府不当在位,历年而不去。”

③《宋书·庾炳之传》:“景仁 称疾不朝见者历年。”

④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八回《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

⑤《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历年卖诗卖画,我也积聚下三五十两银子,柴米不愁没有。”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一章:“按照历年情况,秋后庄稼一倒,小契 最快活的节气就算到来了。”

其它

历法规定的年

历年长度必须为整数日。

太阳历的历年长度实际值通常为365日或366日,平均值力求等于或极其接近回归年(约365.2422日),现行公历就属于太阳历,我国北宋沈括的“十二气历”也属于太阳历。

太阴历的历年长度实际值通常为12个朔望月的整数值(354天左右),伊斯兰教历属于太阴历。

阴阳合历的历年长度实际值通常为12个朔望月的整数值(平年,354天左右)或13个朔望月的整数值(闰年,384天左右),平均值力求等于或极其接近回归年(约365.2422日),农历、希伯来历、藏历、傣历都属于阴阳合历。

参考资料

资料.汉典.2014-04-09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