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快速反应部队

快速反应部队

快速反应部队(quick reaction force 或 rapid reaction force)是国家最高军事当局直接掌握的由常规力量构成的战略应急部队,在保障国家安全、应付各种危机、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快速反应部队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冷战后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世界上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组建或准备组建快速反应部队。

快速反应部队的任务有别于核力量或常规主力部队,也不同于担负特种作战任务的特种部队:它没有专门的编制,而是从已有部队中指定;有些国家并不特别指定快速反应部队,而是由伞兵部队承担快速反应任务,如俄罗斯。近年来,快速反应部队职能进一步发生转变,一些国家已将其作为常规力量中的战略拳头,在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担负主要作战任务。随着投送能力、信息技术和火力的不断加强,快速反应部队的任务和结构将进一步发生变化,甚至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全新的军种。

发展历程及规模

美国

早在60年代初期,美国就提出建立一直能在全球任何地区展开的干涉部队,以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但因越南战争的牵制而未能如愿。1979年8月,在美苏冷战愈演愈烈的形势下,美国正式建立了快速反应部队。1980年3月,美国军队扩大了快速部署部队的编程,改称为快速部署联合特遣部队。1983年1月1日,美宣布成立中央总部快速部署联合特遣部队。例如,中央总部战斗序列改称快速部署部队。中央总部陆军司令部由第3集团军司令兼,下辖1个军部、4个师、1个旅和部分特种作战部队,总兵力有13.45万人。中央总部空军司令部由第9航空队司令部兼,主要兵力有6个战术战斗机连队、4个战术战斗机大队、1个战术侦察机大队以及2个战略轰炸机中队。海军司令部由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部兼,主要兵力有3个航母战斗群和1个水面作战群。

美苏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战略由威慑与有效防御相结合的心灵活反应战略转变为地区防务战略,战略部署有原来的前沿部署与快速增援相结合的前沿战略,转变为前沿存在与快速投送相结合,以快速投送力量为主的入市。原来意义上的快速反应部队不复存在。陆军主要作战部队的绝大部分部署在美国本土,整个美陆军成为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部队。

据报道,美国国防部近来正在考虑建设一支永久性的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由新成立的联合部队司令部负责。目前组成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的陆海空军部队的数量尚未确定,但这支部队应该具有20~96小时内在预定战场部署的能力。

法国

法国早在1962年就组建了新型干涉师,1976年组建海外干涉部队,由一个空降师和一个海军陆战师组成。1983年,海外干涉部队改组为快速行动部队,兵力扩大到4个师。

美苏冷战结束后,法国实行了战略转变,军队的防务使命转变为威慑、预防、投送和保护四大使命。由于对法国本土的直接军事威胁已大大减轻,在本土作战的可能性极小,法军未来的主要任务是对外干预,即在境外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并为预防、制止各种地区性冲突和危机采赛事行动。为此,法军急需增强力量投送能力。法军组建了外遣部队,派遣部队总数可达6万人,由四支部队组成,重型装甲部队、轻型甲部队、机械化部队和步兵突击部队,每支部队编制为1.5万人。法国准备在确保本土安全的情况下,使法军所有部队都具有实施远距离干涉行动的能力。

英国

70年代英国曾指定一个野战旅兼顾海外军事干涉任务,要求它能在7天内派出1个伞兵营到海外执行任务。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后,英正式决定组建海外干涉部队。1984年英正式建立一支兵力约1万人、能随时派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外任何地区的"海外干涉部队"。海湾战争后,英国将海外干涉部队改称快速反应部队,兵力大幅度增加,由2个师和1个旅组成。目前,英军正准备在原快速反应部队的基础上组建联合快速反应部队。改建后的联合快速反应部队能遂行各种应急任务,包括旅级规模的作战行动。联合快速反应部队将包括50艘战舰和支援舰艇、4个旅的部队、100架作战飞机、100架支援飞机和60架直升机。

意大利

意大利快速部署部队共有3万余人,司令部下辖指挥营、独立空降旅、两栖攻击团、炮兵团、通信团、工兵团和后勤保障团各1个,独立机械化旅、直升机团和教导团各2个,装备近200辆坦克、600辆装甲战斗车、220余门火炮和迫击炮、80架直升机、20架战斗机、46架运输机、3艘登陆舰、4~6艘护卫舰。作战部队的主力是机械化旅、空降旅、两栖攻击团和海军陆战团。其中,陆军的3个旅战斗最强。

德国

德国国防军分为危机反应部队、主要防御部队和增援部队三部分。危机反应部队的主力师陆军部队,共约4万人,占陆军总兵力的15.7%,主要有3个机械化旅(各3100人)、2各空降旅(2100人)、1各山地旅和1各德法混合旅。参加危机反应部队的空军部队包括4个“旋风”攻击机中队、2个F-F“鬼怪”式战斗机中队、4个“霍克”低空导弹中队、6个爱国者地空导弹中队和1个罗兰低空导弹中队,共约8000人。危机反应部队中的海军部队约2000人,装备6艘驱逐舰、13艘快艇、8艘潜艇、15艘扫雷艇和1个海军航空兵歼击轰炸中队。

北约

早在60年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就成立了约5000人的机动部队和地中海应急舰队。1991年5约,北约房屋计划委员会提出了大规模组建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的构想,并于1995年建成。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又立即反应部队、欧洲盟军司令部快速反应军、快速反应空军和快速反应海军等4部分组成。立即反应部队式北约在原机动部队的基础上扩建的,有1.5万人,司令部设在德国的海德堡。欧洲盟军司令部快速反应军是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的主要地面作战部队,1992年成立,编制10个步兵师,但平时归军司令部直接指挥的只有2个师(多国空军中机动师和多国步兵师),其余8个师归各提供国指挥。总兵力15万人,司令部设在德国比勒费尔德。快速反应部队空军司令部设在德国的卡尔卡尔,有100架各式战斗机。快速反应部队海军包括大西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海军常备编队、地中海北约海军常备编队和波罗的海北约海军常备编队。

欧盟

欧盟快速反应部队主要任务是执行救灾与维和使命,但要求其作战能力达到独立应付一场局部战争的水平。其使用范围不只限于欧盟国家,还包括欧洲及其周边地域,以及欧盟所关注的北非中东及与欧洲接壤的不稳定地区。这支部队的兵力由欧盟成员国分派,要求在危机发生后的60天内向危机地区派兵,并在该地区驻扎1年时间。具体分摊数额为:英国提供1.25万人、18艘军舰、72架战斗机;法国提供1.2万人、15艘军舰、75架战斗机;德国提供1.35万人;意大利西班牙各提供6000人;荷兰提供5000人;希腊提供3500人;芬兰奥地利各2000人;瑞典1500人;比利时葡萄牙爱尔兰各1000人;卢森堡100人。

主要特点

战备程度高,机动能力强

为了能对危机做出迅速反应,各国都对快速反应部队的战备程度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德军要求危机反应部队中的陆军和空军,经3~7天准备后可投入战斗,海军的准备时间为48小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要求快速反应部队在接到命令后,72小时之内部署到位。美陆军已具备在4~5天内将1个轻型旅、2周内将1个师、1个月内将2个师投送至海外战区的能力;空军可在几天内将7~8个战斗机联队部署至战区,并在1个月内再增加部署若干个联队的力量。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拟议中的立即反应部队在接到命令后1~3天能部署到出事地点。

具有较强的独立行动能力

快速反应部队往往是在突发危机的情况下先于其他兵力集团投入,投送距离远,战区条件复杂也可能得不到后续部队的及时增援,因此,各国都要求快速反应部队具有较长时间独立行动的能力,能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战斗力,并且能保证稳定而不间断的指挥。此外,有的国家规定快速反应部队还应能运用非传统战法,遂行特殊任务。

编制规模上适当保持“弹性”

从规模上看,美、俄、英、法、德等发达国家均把快速反应部队的规模控制在现役总兵力的10-20%左右。如美国军队的快速部署部队为15万人,占现役总兵力(136.58万)的11%;德军危机反应部队为5.36万人,占现役总兵力(32.1万人)的16.6%;英军联合快速部署部队为6万人,占现役总兵力(21.2万)的28%;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计划最终建成15万人的常备兵团和部队,占现役总兵力的13%。为了解决兵力规模有限和作战需求较高之间的矛盾,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注重保持快速反应部队编成的"弹性"。

立足快速反应,保持“轻型”

为了保证关键时刻部队能拉得动,跑得快,并且适合于空运、空降,用轻型部队编成快速反应部队是国外带普遍性的做法。如美陆军快速部署部队多数属轻型师,其中美军第82空降师,几乎没有重型装备;第10轻步兵师1万人,徒步步兵比例达30%以上,比其他步兵师高出14%。编制内支援保障部队也相对较少。俄、英、法、德等国在组建快速反应部队时,都把空降部队、空中机动部队和轻步兵师编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解决过分注重 的国"轻"而导致火力不足、持续作战能力不强的问题,美国军队近期提出要组建4个"中型旅"。中型旅保持了编制精干(3700人)、以步兵为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武器配备的数量,尽可能保持强大火力,同时加强了情报搜集力量。

具备较强的战略机动能力

快速反应部队能否做到"快速反应",关键在于战略机动能力。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增加大型运输机的数量,同时做好征用民用运输机的准备;二是加强海外物资预储以减轻空运压力。如美国采取了"按成套装备预储物资"的方式,在欧洲预储了陆军和战术空军各类物资,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海域还部署了几十艘海上预储船,这些预储船接到命令后少则1天,多则1周内便可部署到位;三是配备轻型作战装备,以适应部队远程投送的需要。快速反应部队轻型作战师通常不编配重型坦克等重装备,代之以轮式自行火炮、小型装甲运兵车等高效机动的轻型装备。

实行“战时集中指挥,平时分散管理”的指挥体制

快速反应部队通常是由不同建制单位采用模块方式组合起来的各军种联合力量,因此指挥与控制的难度比较大。从目前情况看,多数拥有快速反应部队的国家都建有快速反应部队司令部。所不同的是,有的是常设机构,有的则是非常设机构;有的有指挥职能,有的只有行政职能。也有少数国家未专设快速反应部队司令部。采取何种指挥模式主要取决于各国的国情和军事战略。

中国快速反应部队

中国快速反应部队由陆海空三军最精锐的队员组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快速反应能力,其中以空降兵为代表。中国快速反应部队直属于七大战区,分为战略快速反应部队和战区快速反应部队。战略快速反应部队是由若干合成集团军和若干炮兵师、以及海军舰艇编成。战区快速反应部队一般由若干陆军师、炮兵师、坦克师、航空兵师及海军陆战队等兵种编成。快速反应部队中一个基本的作战单位通常由12人组成,并且要求12个队员实力平均,以便确保在战斗中能够配合密切、协调一致。

空降兵第15军

中国空降兵第 15军于 1961年 6月 1日成立,其基本骨干力量来自中血战上甘岭的英雄部队。素以英勇善战而享誉海内外。历经1975和1985年的两次精简整编与1994年、1997年的扩编后,我空降兵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引导兵、化学兵汽车兵、炮兵、、步兵等8个技术兵种36个专业的现代化攻击型快速反应部队。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兴起使得15军受到中央军委的极度重视。花重金研制和引进各式新型武器装备。尤其是火炮、战车等重型武器以及便携式通信器材和大威力,各项资源也优先配置。

中国海军陆战队

中国海军陆战队是海军的一个兵种,是一支诸兵种合成的能实施快速登陆和担负海岸,海岛防御或支援任务的两栖作战部队。作战地域复杂,作战行动残酷激烈,往往需要渡海作战、背水攻坚、孤军深入、协同打击。是应付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的拳头,又是联合进攻行动的“尖刀”,在现代战争中举足轻重。中国海军陆战队被世界上20多个国家的军事家叹为观止,被中国人赞誉为“海上蛟龙、陆上猛虎”。

陆军航空兵

1988年春,《解放军报》在头版刊载了一则醒目的消息:《铁脚板插上了钢翅膀》,披露了在华北某集团军以现代高技术,短时间内组建,并形成战斗力,这在世界兵种建设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有了这样的“空中骑兵”,举世闻名的中国陆军必将如虎添翼,更加锐不可挡。

主要装备

中国快速反应部队的装备可以说是第一流的,有各种特种车、突击武器、自卫武器、攀登工具,武装直升机、电子侦察车、目标测试器、小型舰艇以及各种枪械手榴弹掷弹筒、火焰喷射器、防毒器具等装备。

其他

2022年6月27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将大规模增加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的部队数量,使其超过30万人。

参考资料

北约秘书长:将把快速反应部队增加至30万人以上.澎湃新闻.202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