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克立(1910年4月-2003年10月),曾用名彭胜,湖南省望城区人。祖辈几代务农,自耕自种,勤持俭用,勉强温饱。彭系家中长子,下有两弟。
人物经历
1916年,入私塾。
1921年,进咸嘉湖高小,毕业后考入长沙广雅学校专修部,后转省立一中,均肄业。
1927年5月,长沙马日事变爆发,各学校停课,彭无书可读,乃投笔从戎。同年秋考取第四集团军教导团学生队,1928年11月毕业。尔后分配到第九团二营六连见习,不久即充当上士文书。
1929年秋,调四十五团第一营三连任少尉排长。1932年夏保送四路军干部教导总队工兵队受训,一年后毕业,留工兵队任中尉分队长。
1935年3月,教导总队缩编,工兵队部分军官被裁,彭等编余人员停职停薪,集体候差。
1936年3月,派往海州税警总团工兵营任少尉排长。10月选送洛阳中央军校受训,1937年7月结训。时逢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即赶回工兵营参加连云港市至山东省边界沿海国防工事的构筑。其后因上海市失守,工兵营撤至陕西宝鸡归建,改为四十师工兵营。
1938年春,返长沙市投入孙立人组建的缉私总队,任第三连中尉连长,半年后升上尉连长。
1941年冬,缉私总队改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彭升少校营长。
人物事迹
1942年4月,新三十八师继第五、第六军之后入缅作战,彭随部征战缅甸,先后参加了腊戍、于邦、孟养河之役,重创日军。
1944年,升任本师一一四团上校团长,在抗战中因功获美国银星勋章三枚、英国皇家十字银色勋章一枚及国民政府军委会颁发的景云勋章和胜利勋章等。新三十八师入缅作战始末后详细记载于其《生死与共患难相依》一文中。
1945年1月,入缅作战任务结束,彭随军开回广西南宁抗日,日军投降后随部调广州市担负接收工作。
1946年,赴东北与东北民主联军作战。
1947年,升任新三十八师少将副师长,由兵团司令郑洞国指挥固守长春市。
1948年10月,解放大军兵临城下,受军长李鸿和副军长史说委派,彭与暂六十一师副师长宁伟等代表新编第七军与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参谋长解沛然谈判,达成协议后率部投诚,使长春和平解放。
1949年1月,根据本人意愿,彭等40余名高级军官陆续被送回原籍。
1950年4月,彭赴台湾投奔时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老长官孙立人。在台生活38年后,于1988年4月离台飞港,转道深圳市回抵长沙市定居。
1955年5月,李鸿、彭克立等孙立人旧部被军情单位正式指控为匪谍。
1958年,李鸿、陈鸣人、彭克立、曾长云4人被移押至桃园龙潭卧龙山庄囚禁。
1989年6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不久受孙立人委托,并取得省政协支持,具体经办了原新三十八师中将副师长齐学启之墓的重修。
1990年5月,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彭晚年积极向台湾的故交宣扬大陆进步、繁荣、民主、自由之实况,为促进祖国统一出力。
2003年10月,病逝于长沙市,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