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川,烈士,男,壮族,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4军40师118团步兵1营3连战士。1964年10月,王建川出生于砚山县者腊乡布那村委会黑泥冲村,1984年4月28日,在边境战斗中光荣牺牲,年仅19岁,被追记三等功。
王建川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壮族家庭,在家里6个孩子中排行第二。1983年底,边境战事正处在紧张阶段,王建川积极响应祖国号召,踊跃报名参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4军40师118团步兵1营3连的一名战士。在攻克77号高地后的转移途中,王建川不幸被敌炮弹片击中,光荣牺牲。揣在他身上的两本日记成为他留给母亲最珍贵的遗物。
2015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集团军时,谈到王建川生前在战场上写给母亲的诗,称赞他“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的军人血性。后来,王建川的战地日记被谱成了歌曲《寄给妈妈的日记》。
英雄其诗
战士的决心早已溶进枪膛!
王建川战场上写给母亲的《寄给妈妈的日记》原文:
当巡逻的脚步送走除夕,
妈妈,我送给你这本日记。
孩儿一年的征尘、四季的足迹,
全部忠实地记在这里。
当灶前的火光映红了日记,
妈妈啊妈妈,
日记将给你带去多少回忆。
童年的天真,
少年的顽皮,
如今化作了庄严的军礼。
放心吧妈妈,
我已经懂得了“战士”的含义,
当还击侵略者的炮声震撼大地,
妈妈,请你不要把孩儿惦记,
不付出代价怎能得到胜利?
战士的决心早已溶进枪膛里,
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
再见吧妈妈,
孩儿即使在九泉也千声万声呼唤您!
事迹
王建川1984年1月入伍后,一直坚持写日记,整整写了两本。他准备边境战争结束后,把日记本和军功章一起寄回家,作为献给母亲的礼物。1984年4月28日,年仅19岁的王建川,在一场战斗中光荣牺牲,揣在他身上的日记本被鲜血浸染。两本日记作为珍贵遗物,被其母亲带回家乡。
英雄出处
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集团军在各个历史时期打过很多硬仗,是抗美援朝战争以来我军参战最多、英模最多、烈士最多的集团军部队,被誉为“丛林猛虎”“南疆长城”,是一支战功赫赫、英雄辈出的钢铁劲旅。
王建川传承了其生前所在部队的血性虎气和英雄基因。该部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1月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三总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了开创太岳抗日根据地斗争,以及“百团大战”“上党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两广战役”“解放云南”等大小战役战斗千余次。新中国成立后,又完成了滇西剿匪除霸、中缅勘界警卫作战、对越自卫还击等作战任务。该部坚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近年来,还参加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抗震救灾、鲁甸抗震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
该部在成长战斗的光辉历程中,创造了以爱国奉献为核心的“不怕死、不怕苦、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先后涌现出大批英雄集体和英模人物,培养了许多将军和省部级领导干部。
参考资料
文山红色故事丨王建川: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今日头条.2024-03-31
总书记讲过的英烈故事——鲜血浸染的《寄给妈妈的日记》.央视网.2024-03-31
这些英雄被习主席视察部队时点赞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4-03-31
《寄给妈妈的日记》|云南王建川战地日记被谱成了歌.今日头条.2024-03-31
揭秘习近平所赞19岁烈士:边境战中牺牲 留血染日记.中国新闻网.201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