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海口天后宫

海口天后宫,原名环海坊,也称天后庙、天妃庙,当地人习惯称她为“大庙,位于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中山路87号,是海南岛第一座妈祖庙,是海南规模最大的妈祖庙,被誉为老海口保护神。

海口天后宫总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据民国《琼山县志》记载,元代时海口始建天妃庙,距今有700多年历史。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商人谭海清等人捐款修建后寝屋,并筑观音山及供奉诸神像。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陈国安又募建庙前铺屋10间,岁收租银,以供香火。天后宫经几次扩建修缮,已成为海南岛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在抗日战争时曾遭侵琼日军的轰炸损坏。2000年11月,海口市商贸企业改制时,“天后宫”曾一度成了私人店铺的仓库。2012年2月天后宫产权划归海口市文物局,并在2013年启动天后宫修缮保护计划,2017年年初工程完工,重新对外开放,天后宫每天开放的时间是上午八点半至下午五点半。

2000年6月海口天后宫海口市政府批准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海口天后宫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海口天后祀奉”于2014年12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历史沿革

历代扩建

天后宫始建于元代,原名环海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为纪念海上保护神“妈祖”而建的。据民国《琼山县志》记载,元代时海口市始建天妃庙。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商人谭海清等人捐款修建后寝屋,并筑观音山及供奉诸神像。清雍正七年(1729年),监生陈国安、生员杨凤翔等募捐建大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陈国安又募建庙前铺屋10间,岁收租银,以供香火。

旧址重修

清咸丰十年(1860年)再进行重修,天后宫经几次扩建修缮,已成为海南岛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后在抗日战争时曾遭侵琼日军的轰炸损坏。新中国成立后,海口市财政部门将天后宫当公产接收,后转归海口市房产局管理。2000年11月海口市房产局将其当做直管公房,长期租赁给海口市商贸局所属的海口市特需商品供应总公司的中山华侨商场使用,天后宫一度成为私人铺面和仓库。2010年初,233名市民联名写信给海口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尽快收回天后宫,还庙于民,2012年2月,天后宫产权划归海口市文物局,2013年海口市文物局启动天后宫修缮保护计划,2017年年初工程完工,重新对外开放。

现状

天后宫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2013年修缮时,除修缮天后宫本体外,将天后宫大殿的中轴线向中山路延伸,在大殿前方添建一座“天后宫阙”大门,让天后宫跟整个街区融为一体。修缮后,天后宫木门石柱、新漆装扮焕然一新,房屋里外的壁画、浮雕栩栩如生,整体建筑庄严大气,古色古香。天后宫的游客量也明显增加,每天来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已成为海口市的最重要的标志性与象征性建筑群之一。

建筑特征

天后宫的外面是经典的南洋骑楼建筑风格,院内的殿堂却是纯正的中国南方传统抬梁式结构,古色古香、庄严威肃。

建筑形制

天后宫分前殿、正殿和两侧厢房,是海口市现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古建筑之一。天后宫的外面有“富昌”“宝丰堂”“曾荣兴”三个商号,走过门面房是一个庭院,南侧是前殿,其正中央供奉着王灵官像,王灵官是道教五百灵官之首。东西两侧分别供奉着右白虎神君像和左青龙神君像,青龙和白虎是道教的守护神,供奉以此壮大威仪。前殿后面有走廊通向后殿,即正殿,正中供奉着妈祖天后像。

天后宫的东厢是《天后宫文物展》,分为左右两个展厅,左边展厅详细介绍了妈祖其人、妈祖文化,妈祖庙在中国的分布、海口天后宫、天后祀奉等历史脉络、文化。迎面是红漆斑驳的3米高木门,这两扇门于清代建造,上面排列着一列17颗的铜制门钉,古代对门钉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九路门钉只有宫殿可以使用,亲王府用七路,天后宫的门钉一列有17颗。右边展厅是镇庙之宝,是一块记录天后宫历史的石碑,摆在最靠近门口的1米高的地方,上面用小篆清晰地刻着《天妃庙田记》。此外,陈列馆中还展出了30多块从明代到清朝爱新觉罗·颙琰同治、光绪年间,商户给庙宇捐钱设立的流芳碑。

细部特征

壁画

在天后宫抬头便可看到横梁下面的壁画栩栩如生,两边的墙上也有许多彩色壁画,既有丹顶鹤翠竹的“中国风”,也有西洋油画风格,充分体现了中西融合的骑楼文化。

石刻

天后宫主殿,抬头可以看到横梁上刻有祥云、鲤鱼和山水画,鲤鱼的鳞片都清晰可见。

雕像

天后宫的门口矗立着两尊铜像,南面是一位背着孩子,满脸不舍的母亲。往北靠海一边,则是扶着栏杆,向岸上妻儿招手告别的年轻男子。铜像虽是近年才铸造的,却反映了过去海南人经常从这出海,向妈祖祈求消灾赐福,使这座庙宇香火兴盛不衰。

诗词

主殿的壁画中间有宋朝诗人程颢的作品《秋月》,唐代诗人窦叔向的《夏夜宿表兄话旧》等。因诗词都写在墙壁最高处,且字体潦草,海口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还在慢慢辨识研究。

园艺

天后宫前院院中有两棵许愿树,挂满了“吉祥平安”“金榜题名”“学业有成”等,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文化价值

涠洲岛三婆庙又称天妃宫,是专用于祭祀航海保护神的天后神林默娘(俗称“妈祖”或“妈祖娘”)的庙宇,妈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航海保护神,是妈祖信仰的核心,其涵盖了祭祀典礼、口头传说等文化艺术以及民间习俗。这一信仰遍布海峡两岸乃至全球各地。妈祖在福建话里是“母亲”的意思,人们以母亲的形象创造了一个敬而亲之、亦神亦人的神,将母亲的大爱集于妈祖身上。人物历史原型为福建莆田湄洲渔家女林默(林默娘),致力于帮助她的同胞和乡亲,无数次对海难中的幸存者施以援救,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赐予“顺济”庙额,标志着妈祖首次获得朝廷的褒奖,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36次褒奖,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妈祖的封号已达64字。妈祖信仰源于人们对妈祖的尊敬和景仰,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民间信仰习俗。这种习俗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并代代相传。其主要活动场所是妈祖宫庙,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2009年,中国提名的“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海口市天后祀奉从元代开始在民间形成,至今已有700多年,集中展现了海口特色的民间祭祀习俗和妈祖文化。海口天后宫矗立着的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篆书《天妃庙田记》,是天后宫的镇庙之宝,它完整地记录了天后宫的历史,成了探究海南省妈祖信仰的重要资料。

文化活动

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和重阳节日是妈祖的诞辰和忌日,海南各地的妈祖信众都会到天后宫祭拜祈福。而天后宫也会举办隆重的祭祀活动。春节期间,妈祖会被民众抬出,举行盛大的祈福巡游,成为海口市一大民俗活动,并一直延续。

2015年5月9日上午海南各界人士、在琼台湾同胞在海口骑楼老街中山路天后宫举行纪念“和平女神”妈祖诞辰1055周年祭典仪式,琼台千余名妈祖信众盛装参加活动,海南省台办巡视员陈衍顺、省台联会长符之冠,海南台资企业协会会长黄益丰、监事长江裕昌等出席。除祭典仪式外,还有世界妈祖楹联展、图片展,海口天后宫妈祖灯会,琼剧演出等活动举行。

研究保护与管理

2000年6月15日,海口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天后宫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海南省政府批准公布天后宫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海口天后祀奉”于2014年12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海口市民宗局在天后宫成立了玉蟾庙中山路联络处,邀请文笔峰的道士管理天后宫。海口天后宫每天开放的时间是上午八点半至下午五点半。

相关评价

“现存的天后宫主体部分,依然可见当年建筑的恢宏气势。建筑专家对它的建筑风格赞叹不已,认为那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抬梁式结构,做工精细,雕工精美,亦可见妈祖文化在海南省的源远流长。”(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评)

“在中山路骑楼老街,最富历史感的是拥有700年历史的天后宫。随着去年修一新的殿堂重新开放,每一位游客到此都能感受发源于东南沿海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妈祖信仰。”(中国新闻网评)

参考资料

403 Forbidden.新华网手机版.2024-01-31

海口中山路天后宫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全面开工.今日头条.2024-02-01

海口天后宫修缮完毕 33块碑文诉说海南海上丝绸之路.今日头条.2024-02-02

莆田妈祖传天下,越传越广.今日头条.2024-02-02

海口天后宫修缮完工 市民可免费参观.今日头条.2024-02-02

外国游客体验海口妈祖文化旅游节 领略妈祖文化魅力.今日头条.2024-02-02

海南岛第一座妈祖庙,规模最大的海口天后宫!你去过吗?.新浪财经.2024-01-31

海南民族教育重点研究基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24-01-26

海口天后宫修缮一新再迎客 一块石碑披露过往历史.南海网.2024-01-26

海口骑楼老街:建筑遗珍如何修旧如故?.今日头条.2024-01-31

海口天后宫修缮一新再迎客 一块石碑披露过往历史.南海网.2024-02-01

海口人文①|天后宫:老街深处的守护「组图」.今日头条.2024-01-26

海南规模最大的妈祖庙,被誉为老海口的“保护神”,就在…….海拔新闻.2024-01-26

古城泉州:(五)妈祖天后 庇佑安宁.今日头条.2024-01-31

地域色彩鲜明海口天后祀奉 妈祖巡游为民祈福.今日头条.2024-01-31

妈祖文化.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2023-09-27

刻在石头上的珠崖往事.海南省人民政府.2024-01-26

文化周刊 | 刻在石头上的珠崖往事.今日头条.2024-02-01

琼台同胞海口纪念妈祖诞辰1055周年.中国台湾网.2024-01-26

海口骑楼老街展南洋风情 游客寻古旧“年味”.今日头条.2024-01-31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