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广西空军

广西空军又称桂系空军,为广西军阀(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所属武装力量,在民国时期的四大空军(中央空军、东北空军、广东空军、广西空军)中实力最弱,共拥有飞机60架。机徽为青天白日外镶有红边。1937年抗战爆发后并入中央空军。

背景

新桂系在中原大战战败之后,失去逐鹿中原的野心和实力,就一心巩固自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统治,为了增强实力,于1931年开始筹建空军。

1931年,新桂系成立广西航空局,筹备成立空军,先后向社会招考了三期飞行、机械学员,每期30人,第一期委托广东航校代培。1934年成立广西航空学校,自行训练,还采取“派出去”(到英国日本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学习)、“请进来”(聘请广东省、英、日教练)的办法。空军基地设在柳州市,在武鸣区都安瑶族自治县、融县也建设了一批辅助机场。

航空是花钱的事业。尽管当时广西空军技术设备落后,据史料记载,花去了当时钱币1000万元开办费,每年还要支出500万元年费,等于当时广西一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地瘠民贫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难筹巨款,于是发行航空公债,规定全省公职人员分期扣一个月的薪金作股本,又在全省农业税中加征若干成作民航股本。这样,广西人民节衣缩食,筹办起一支在当时让全国都为之赞叹的空军。

因以前新桂系航空方面毫无基础,只好从外地聘请人才,如聘广东省林伟成为航空处处长,又经过林伟成向英国、广东、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聘来空、地勤教官。桂系还聘请日本教官来广西执教,这些日本教练基本功很好,工作也较认真,桂系飞行员从中所得颇多,后由于形势的变化,桂系将这些教官全部资送回国。还有在外省受过飞行训练的等人也聘来协助训练,但这些人技术水平很低。只能做辅助工作。除此之外,还在外省和香港聘来翻译、教员和机械师等数十人。在6年时间里广西壮族自治区培训了80余名飞行员和几十名机械师,为其发展空军提供了人力的保证。

飞机来源

有了人,还要有飞机,广西较为贫穷,不能不因陋就简,其飞机主要来源为:

(一)从香港特别行政区远东航空”购买的英国飞机

1.亚维安双座教练机20余架,该机为初级教练机,为木质老式飞机。

2.吉的双座中级教练机6架,该机时速仅约80英里。

3.艾佛禄双座高教机5架,该机时速约90英里,装有机关枪2挺。

4.亚拉士侦察轰炸两用机3架,该机时速120英里,装有自卫机枪,可以投小型炸弹。

5.窝拔地轻战略轰炸机4架,该机时速约110英里,后座有机枪,能载25磅炸弹4枚.

6.阿姆斯特朗驱逐机2架,该机时速约130英里,装有3挺机枪。

7.法造“风速”旅行机1架,能载6人,为李宗仁、白崇禧专机。

(二)由日本购买飞机

1.91式战斗机12架,该机时速约150英里,装有2挺机枪。

2.92式侦察机2架,该机时速约110英里,能载炸弹100公斤。

3.甲4型战斗机10架,该机时速约130英里,装有2挺机关枪。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老旧机型。

(三)自行装配的飞机

广西空军由于经费困难,而且人员素质不高,6.24飞行事故极多,几年内就发生数十起事故,死亡十余人。另外在防堵长征中国工农红军过程中还被击落2架飞机,所以对经常损失的教练机进行了仿制,利用购买的散件装配了亚维安和吉的两种教练机近20架,性能接近外国货,而价钱低了很多,大大节省了成本。

历史沿革

到抗战爆发前,广西空军拥有作战飞机20余架,飞行员70余人(包括飞行教官),机械人员60-70名,还有十几名轰炸员。

抗战开始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顾全大局将用血汗创建的空军,无条件交与国民政府统一指挥。广西空军交给中央空军接收,其主力被编成空军第3大队,下辖第七、第八中队(驱逐机)和第32大队(原侦察机中队改装驱逐机)。其战略轰炸机中队编为空军第黑蝙蝠中队(但因一直领不到装备,人员逐步星散),归航空委员会直辖。广西航校并入中央览桥航校。柳州飞机修理厂移交给航空委员会,改为第七飞机制造厂。

由于桂系飞机过于落后,并入中央空军后大多数换装了购于苏联伊-15战斗机、伊-16驱逐机,经短暂训练,陆续投入战争,先后经历了南宁空战,襄樊空战,徐州市前线轰炸和空战,两次归德大空战,武汉空战南昌空战衡阳空战,南雄空战,梁山空战,最后在支援昆仑关空战中最后打光,不再成为一支独立的部队,但广西空军出身的飞行、机械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仍在国军各部队中继续抗战,直到抗战胜利。

参考资料

文汇记忆 | 日本人教出来广西空军,打起日本人来真是顺手.wenhui.whb.cn.2024-03-21

柳州工业博物馆.柳州政协.2024-03-21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