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三彩女俑

三彩女俑

唐朝盛行用陶俑作为随葬品,几乎所有的唐墓都有人俑。由于制作简单且易于烧制,真正的三彩俑并不多见。

唐代三彩女俑

唐代开元时期的三彩女俑共有两件,左侧的女俑高度为45.3厘米,呈直立姿态,头部微微向上仰起,梳着倭坠髻,面庞丰满。她身着黄色翻领窄袖短衫,下身穿着绿色长裙,裙子垂至地面,一只手翘起手指,另一只手并拢放在胸前,脚上穿着翘尖鞋。右侧的女俑高度为45.2厘米,体型丰腴,同样梳着倭坠髻,两侧发鬓蓬松,面庞丰满。她的内层服饰是一件绿色的小袖襦,外面则是一件蓝色翻领中长衣和长裙,脚上穿着黑色翘尖鞋,整个造型显得端庄优雅。

三彩工艺

所谓的三彩技术,是指在白色的陶胚上涂抹黄、赭、绿、蓝和紫色等多种颜色。其中主要的颜色包括黄、绿和白,因此被称为“唐三彩”。尽管名称中有“三”,但实际上并不局限于每件器物上的色彩种类。釉色中蓝色和昆仑紫瓜色较为少见,也因此更加珍贵。唐朝三彩以其丰富的色调和优美的图案而著称,尤其是其塑造的各种舞蹈俑和三彩马俑,更是栩栩如生。

藏品历史

这两件开元三彩女俑,被认为是盛唐时期陶俑作品中的佼佼者。它们于1957年在西安市郊区鲜于庭诲墓中被发现,目前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