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化病杂志》创刊于1963年,是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办刊历史
1963年,《消化子疾病文摘》创刊,后更名为《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81年,该刊以季刊发行。
2003年,该刊刊期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06年,该刊更名为《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报宗旨
及时介绍国内外有关消化病专业的新进展、新动态、新技术和新成就,基础研究和临床并重,为提高我国消化系疾病的研究水平,赶超世界先进诊疗技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报道内容
学术内容涵盖消化系疾病各领域,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腺、脾、内镜、介入治疗及基因技术等相关研究。
主要栏目
包括论著、综述、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文摘等。所选稿件均经专家精心审读和编辑人员仔细加工,保证了刊物在编排上的高质量。
读者对象
刊物以消化内、外科临床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员为读者对象。
人员编制
据《国际消化病杂志》2020年第5期期刊内页显示,《国际消化病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共有顾问21人、编委62人。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20年12月23日中国知网显示,《国际消化病杂志》共出版文献6579篇。
据2020年12月23日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国际消化病杂志》共载文2654篇。
收录情况
自1963年创刊以来,相继入选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此外,该刊还被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域出版”等数据库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20年12月23日中国知网显示,《国际消化病杂志》总被下载589849次、总被引21943次,(2020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443、(2020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197。
据2020年12月23日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国际消化病杂志》被引量为14933次;据2018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国际消化病杂志》影响因子为1.66,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18种)中排第662名。
投稿指南
投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文字精练,层次清晰,数字确凿,格式规范,论点明确。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正文的右上角标出,并按相应数字列于文末。名词术语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人体解剖学名词》《组织学名词》《细胞生物学名词》《生理学名词》和《生物化学名词生物物理学名词》为准。投稿须附单位推荐信,除注明作者及审稿者的所在单位外,还应声明无一稿两投、署名无争议等项。
学术交流
2013年12月12日,《国际消化病杂志》期刊部承办上海市卫生系统医学科技期刊2013年度审读暨研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