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台湾诗荟

《台湾诗荟》是一本由连雅棠主所编的月刊类文摘,1924年2月在台北黄涂活版所印刷。

背景介绍

《台湾诗荟》,1924年2月创刊。月刊。后停刊。编辑兼发行人连雅棠。台北黄涂活版所印刷。1925年10月出至第22号。

《台湾诗荟》专收文言作品,以“扢雅扬风之篇”、“道德经纶之具”为倡言,属于典型的旧派文艺期刊。

评价介绍

1.关于辜鸿铭

连雅棠谓:

辜鸿铭先生此次来游,颇有讲演,而其论断,多中肯綮。如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二语,谓今之旧学者大都学而不思,而新学者则又思而不学。又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为治国平天下之本,施之古今而不悖者也。

2.关于章太炎

《台湾诗荟》第13号(1925年1月)录章太炎诗12首,连雅棠跋曰:

太炎先生当代大儒,少读其文,心怀私淑。而诗绝少,为录十有二首,以饷读者。皆元音也。游燕京,曾先生于旅邸。时袁氏专国,间正人,幽诸龙树寺中,复移钱粮胡同。不每往请益,先生据案高谈,如瓶泻水,滔滔不竭。其后将归,乃以幅素求书,先生则书其诗曰:蓑墙屋小于巢,胡地平居渐二毛。松柏岂容生部娄,年年重阳节不登高。呜呼,中原俶扰,大道晦冥。愿先生善保玉体,俾寿而康,以发扬文运,此则不佞之所祷也。

3.关于陈宝琛

《台湾诗荟》第19号(1925年7月)载陈宝琛《庵诗录》,连雅棠题曰:

弢庵先生,先朝耆旧,艺苑宗师,文采风流,久闻瀛峤。顷由令甥林君文访录示旧作十余首,爰登《诗荟》,以饷吟朋。

4.关于郑文焯

《台湾诗荟》第3号(1924年4月)载《鹤道人论词书》,连雅棠跋曰:

鹤道人为现代词家,名著大江南北。曩游燕京,吾宗梦琴亦善词,以此书授余,久藏底。顾自弱冠后,虽学倚声,而笔砚尘劳,心思粗劣,未能为缠绵悱恻之音,以是舍弃,潜修文史。今台湾省诗学虽盛,词学未兴,为载于此,籍作指南。愿与骚坛一研求之。

鹤道人名郑文焯,号小坡,又号叔问,生于1856年,卒于1918年。

5.关于某些旧式文人的不良行为

连雅棠谓:

作诗风雅事也,乃有窃他人之作以为己有者,是为诗贼。曩见杭州市某月刊,固以诗词相标榜者,其主笔竟窃黄莘田之《惆怅词》三十首改为《恨词》,大书其名。彼盖以莘田为福建人,无有知者。然香草笺流传甚广,又安能掩尽天下耳目哉?

又谓:

坊贾射利,自古而然,乃有窃后人之诗词以入前人之集中者,此尤可恶。王次《疑雨集》传世已久,而二十年来又有《疑雨集》出现,刻者以为秘本,然其中诗词则强半他人之作也。杭县徐仲可先生著《可言》十四卷,内言《疑雨集》之词百有二阕,有二十四阕为俞小甫师所作,亦有改窜题中人名者,盖惧阅者之识为近人窥见其隐耳。复检其馀,亦皆古今他人之词,真恶作剧哉。按,俞小甫名廷英,吴县人,任浙江省通判,著《琼华室诗词》。

又谓:

今之所谓小说家,多剿拾前人笔记,易其姓名,或敷衍其事,称为创作。曩在沪上,见某小说报,中有一篇题目为《一朝选在君王侧》,已觉其累,及阅其文,则纯抄《过墟记》之刘寡妇事,真是大胆。夫《过墟记》之流传,知者虽少,然上海毛对山之《墨馀录》曾转载之。对山,同光时人,其书尚在。为小说者欲欺他人犹可,乃并欲欺上海人耶?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