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坦克(heavy tank)是一种体重大、有一定抵御炮击能力的坦克。
坦克被称为“陆战之王”,是一种靠履带行进的装甲战斗车,集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于一身,主要作用是对抗敌人的坦克装甲车辆。按战斗全重可分为轻型坦克、中型坦克、重型坦克三种。重型坦克火炮口径达122毫米,战斗全重一般在40~60吨之间,在战斗中主要负担支援中型坦克的任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斗需要,坦克随之“诞生”。战争中较为出名的重型坦克有:虎王式重型坦克、IS-2等。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陷入了阵地战的僵局。为了突破由铁丝网、机关枪火力点等组成的强大防御阵地,急需一种火力、防护、机动三者兼具的新式武器。坦克由此诞生。且战场上,中型坦克需要火力和装甲防护力更强的重型坦克提供支援。
研制历程
1916年,英国率先研制了Ⅰ型坦克,开始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研制出了一批钢铁结构的战车,外观像运水车。为了保密,英国军方在运送的木箱上标注了“水柜”的字样。“水柜”的英文为“tank”,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新式战车称为“tank”,在中国音译为“坦克”。坦克按战斗全重可分为轻型坦克、中型坦克、重型坦克三种。重型坦克火炮口径达122毫米,战斗全重一般在40~60吨之间,在战斗中主要负担支援中型坦克的任务。重型坦克属于中/重型车辆。
发展历史
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事需要,研制出了火力和装甲防护力更强的重型坦克支援中型坦克。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富勒构想了“1919年计划”,计划中突破部队,用重型坦克作为突破部队进攻敌人防御阵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坦克成为地面战场上的主要突击兵器。战场上,中型坦克需要火力和装甲防护力更强的重型坦克提供支援,以及坦克与坦克、坦克与反坦克火炮的激烈对抗,促进了中型坦克、重型坦克的发展。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中各国使用的重型坦克主要有:苏联HC-2重型坦克,德国T-Ⅳ虎式重型坦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重型坦克火炮口径122mm。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重型坦克火炮最大口径为125mm,主要用于支援中型坦克战斗。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批战斗坦克,火力和综合防护能力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能差的弱点,从而停止了传统意义的重型坦克的发展,形成一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战斗坦克,即主战坦克。
基本设计
车体结构
坦克的驾驶室位于前部,战斗部分位于中部,发动机组安装于后部。炮塔为战斗部分,装有火炮和高射机枪。坦克里一般配置4人,包括驾驶员、车长、炮长和装弹手。按照战斗全重和火炮口径,坦克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3种。坦克披着很厚的钢甲,一般枪弹无法穿透。行驶速度可达60千米/时,最远行程可达650千米,最大爬坡约30°,能越宽3米的壕沟,过高1.2米的垂直墙,涉水深1.5米。它火力强大,除装有火炮外,还配有高射机枪、并列机枪等。
行进系统
坦克是采用履带行驶的。由于坦克重量很大,履带会增加车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散坦克的重量,减小陷进去的可能性。
观察系统
坦克依靠潜望镜观察外面,潜望镜可以旋转,能像望远镜一样把物体放大。炮手有专用瞄准镜,可保证炮击的精准度。坦克上装有夜视仪,在夜间不开灯的情况下,也可看清目标。
武器系统
坦克火力强大,除装有火炮外,还配有高射机枪、并列机枪等。
部分型号
IS-1
苏联在KV-85坦克的基础上,优化了传动装置并重新设计了车体和悬架,设计出了IS-1重型坦克。
IS-2
IS-2战斗全重46.2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研制的一种重型坦克,优点是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可以避免因舱门的存在而削弱正面装甲防护,缺点是不方便。该坦克最突出的一点是装上了122毫米坦克炮,在2000米的距离上可击穿六号重型坦克的102毫米主装甲。中国苏联红军。IS-2重型坦克在白俄罗斯战役、右岸乌克兰战役、维斯瓦河-奥德河战役,以及柏林会战和远东战役中,给德军和关东军以毁灭性打击。
IS-3
IS-3战斗全重45.8吨,是最后一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开始生产的苏联重型坦克。尽管它投入使用的时间较晚,没有对战争的结果产生影响,但仍然成为红军的力量象征。该坦克相对前任IS-2有许多改进,比如提升了装甲防护、减小了车体正面投影面积、外形轮廓更为低矮等,且重量并没有大幅增加。
T28
T28总重达86吨,因此坦克两侧须各安装两条履带。美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对抗德军的重型坦克所研发,后改称T95坦克歼击车。其装备的105毫米坦克炮,用于反坦克作战和破坏要塞等坚固目标。但样车完成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结束,故T28的开发计划终止于1947年。
T-10
T-10重型坦克装备一门122毫米坦克炮,车体为全焊接结构,首上装甲厚120毫米,战斗全重50吨。1993年,T-10重型坦克从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装备序列中退出现役,服役期限长达40年。
T-35
T-35重型坦克是历史上著名的多炮塔坦克,而且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批量生产并经历了实战的五炮塔坦克。但坦克的视界非常糟糕,特别是驾驶员只能看见正前方和左边。
M26
M26重型坦克装备90毫米口径火炮和3挺机关枪,火炮1000米距离穿甲厚度可达147毫米,坦克正面装甲102毫米/46°,换算成垂直装甲约为153毫米,侧面装甲76毫米,炮塔防盾114毫米。坦克的动力装置为500马力汽油机,最高时速为40千米,最大行程160千米。
Tiger Ⅱ
Tiger Ⅱ又称虎王式重型坦克,重69.8吨,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强坦克之一德军重型坦克。Tiger Ⅱ相比Tiger Ⅰ进一步强化了装甲,战斗力强,在战场上,英美两国没有坦克能与之抗衡。该坦克存在机动性低下、故障频发和燃油不足等缺点。
坦克世界之最
最轻的重型坦克重约36吨(法国B1重型坦克),与较重的中型坦克相当,而最重的鼠式超重型坦克重达188吨。
发展趋势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批战斗坦克,火力和综合防护能力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能差的弱点,从而停止了传统意义的重型坦克的发展,形成一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战斗坦克,即主战坦克。
相关事件
一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富勒构想了“1919年计划”,计划中突破部队,用重型坦克作为突破部队进攻敌人防御阵地。
二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T28重型坦克用于反坦克作战和破坏要塞等坚固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IS-2重型坦克在白俄罗斯战役、右岸乌克兰战役、维斯瓦河-奥德河战役,以及柏林会战和远东战役中,给德军和关东军以毁灭性打击。
重型坦克发展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批战斗坦克,火力和综合防护能力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能差的弱点,从而停止了传统意义的重型坦克的发展,形成一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战斗坦克,即主战坦克。
参考资料IS-1 / JS-1 (Josef Stalin).MF.2023-12-16
Medium/Heavy Tank M26 Pershing.The Online Tank Museum.202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