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简称通商银行,成立于1897年5月,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也是上海市最早开设的华资银行,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六号。

1896年11月,盛宣怀开始筹办成立中国通商银行,通商银行名为商办,实际上是奉旨设立的官商性质,轮船招商局实际成为通商银行的大股东。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5月27日,由盛宣怀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外滩6号(今黄浦区中山东一路23号)正式成立。

发展简史

成立之初

1897年5月27日,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外滩6号正式成立。它由盛宣怀发起创办,宁波商人叶澄衷严信厚朱葆三等是该行的创办人与大股东。通商银行名为商办,实系奉旨设立的官商性质。创立时招商股500万两,先收半数250万两,并商借度支部库银100万两,议分5年摊还,至光绪二十八年如约还清,纯留商股。其中,盛宣怀任督办的招商局和电报局分别投资80万两和20万两,占实收资本的2/5;盛宣怀名下包括他本人和代其他大官僚的投资达70余万两;北洋政府大臣王文韶投资5万两;通商总董中张弼士和严信厚分别投资10万两和5万两。以上几笔已达200万两,约占当时实收资本的80%,其余真正属于各地纯粹商人投资的股份为数极少。

清朝末期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京行首遭焚毁,天津分行亦随之收束,业务渐告不振。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只剩下北京、汉口两个分行和烟台市一个支行了。

民国初期

民国肇兴,中国通商银行成为纯粹的商业银行。时华大班陈笙郊谢纶辉两人已相继去世,谢纶辉之子谢光甫接任第三任华经理,亦改称为总经理。傅宗耀(筱庵)继任其职,洋员的权限自民国元年以后的10年中逐渐收回。傅掌权后,继续献媚投靠北洋军阀,以大量资金支持北洋政府

民国中期

1928年后,中国通商银行因资金向城市集中以及银行董事会改选后社会号召能力增强,业务有了较快发展。1935年平息挤兑风潮后,中国通商银行将内部组织管理机构改为总行管理制。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通商银行特设上海分行,将总行机构自上海外滩迁至前法租界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办公,以谋相机内迁。原有东南各行处业务均遭停顿,先后撤退来沪,成立撤退联合办事处。1938年4月与四明、中汇两银行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联合通讯处,把一部分资金转移到香港。1941年银行资金转向商业资本。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该行在上海的机构和业务由汪伪政府接管。

抗战胜利后

杜月笙骆清华赶回上海市接收清理,中国通商银行上海分行及所属沪区各支行先予复业,1946年春总行由重庆市迁回上海,并次第恢复了京、甬、杭、锡等分支行。但在中国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经济濒临崩溃之际,正常业务难以开展,而相关人员更想方设法抽逃资金,到上海战役前夕,除一些房地产外,只剩下一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

解放后

中国人民政府接收中国通商银行的官僚资本部分作为公股,将其改造成为公私合营银行之一。1951年5月,中国通商银行同新华、四明、中国实业、建业等四行在金融业内首先组成联合总管理处;1952年12月,和上海市其他59家私营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一起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成为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组成部分。

业务范围

中国通商银行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发钞、存款、代收库银,以及放款等。

参考资料

金融史话 | 无意间创造多项纪录的“中国商父”.新浪财经.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