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中部的永安、三明和沙县等地。这一区域位于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属于沙溪流域的一片丘陵地带。由于地理位置处于闽中,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的方言普查中被命名为闽中方言。
历史背景
闽中地区历史上与周边多个县市相邻,包括尤溪、大田、南平、顺昌、明溪、清流以及连城、漳平等。这些县市的方言种类多样,包括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和闽西客家话等。尽管闽中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但由于长期的相互交流,邻近地区的多种方言均对闽中方言产生了影响。闽中地区自秦汉时期便有人类居住,其中包含被称为“百越”之一支的闽越居民。汉代之后,来自南楚、东吴的汉族开始进入闽中地区。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设立沙村县,隶属于建安郡。隋朝开皇元年(581年),沙村县更名为沙县,辖区包括现今的永安市。明朝景泰年间,永安县成立,逐渐取代沙县成为闽中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抗日战争期间,永安曾短暂作为福建省临时省会,新中国成立后也曾是专区所在地,这些历史事件进一步巩固了永安话作为闽中方言代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