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黏身索深鼬鱼

黏身索深鱼(学名:Bassozetus glutinosus),又名黏身索深鼬、鼬鱼,为鼬鱼科索深鼬鳚属下的一个种。

形态特征

黏身索深鼬鱼的头部短小,尾部相当细长,体高仅有体长的11%。眼径小,约为吻长的三分之一。上颌延伸至眼部后方且后端被肌肉包覆。主鳃盖骨上的棘刺退化或缺如;前鳃盖骨后端膨大且延伸至主鳃盖骨的后缘。鳞片细小,鳞列数约为32列。前后鼻孔大小相同。耳石小。背鳍起点在鳃盖后缘之前,背鳍鳍条120-127;臀鳍鳍条101-103;腹鳍软条数1,长度超过标准体长的11%;胸鳍鳍条26;尾鳍鳍条8;鳃条骨8;第一鳃弓上的鳃耙数17;脊椎骨数66-71; 尾前脊椎骨数14。体色呈深褐色。

生长环境

深海底栖性鱼类,栖息深度从水深1500公尺到2040 公尺之间。肉食性,以底栖生物为主食。

分布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海域。台湾发现于苏澳外海及西南部的南中国海。

用途

黏身索深鼬鱼属于非常罕见的鱼类,所以就算一般渔民捞获,也只是弃置于下杂鱼堆中,除了学术研究之外,食用的经济价值并不大。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