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格玛,女,蒙古族, 1941年12月25日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正黄旗哈日驽钝嘎查12苏木(今属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中国舞蹈家。一级演员。
1956年考入内蒙古歌舞团附属学员班。1962年调东方歌舞团。同年在芬兰赫尔辛基表演《盅碗舞》获第八届世界青年电影节舞蹈比赛金质奖章。1964年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担任蒙古舞领舞。1986年成为我国首批授予的一级演员。
莫德格玛的艺术生涯中,曾多次随中国艺术团和东方歌舞团在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芬兰、泰国、新加坡、比利时、瑞士、瑞典和蒙古国等国家演出。演出的节目有《庙塑与舞蹈》《湖畔晨曦》《单鼓舞》《嘎达夫人》《帕凡舞曲》《草原女民兵》《筷子舞》《鄂温克舞》《布利亚特婚礼》,还有日本民间舞蹈《草原舞》,汉族舞蹈《春雨》等国内外著名舞蹈。
代表作有《盅碗舞》《单鼓舞》《蓝蓝的天》《嘎达梅林夫人》《富饶的内蒙古》《边防雄鹰》等。她创作的独舞《绿洲的微笑》获文化部“国庆50周年”创作一等奖(1999年)、朝鲜平壤“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舞蹈比赛创作金质奖(2000年)。
人物背景
莫德格玛最初学习舞蹈纯属“误打误撞”。1956年,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到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镇蒙古族小学招考学员,一眼相中了莫德格玛这棵“好苗子”,决定把她带到呼和浩特市培养。莫德格玛的父亲却颇为犹豫。莫德格玛便对父亲说:“您别担心!我先去看看,如果不合适,我再坐火车回来。”父亲这才把家里的鸡蛋和羊皮拿去卖了,让女儿带上钱到呼和浩特学习。
14岁的牧民之女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呼和浩特,接受这段“从天而降”的歌舞训练;1962年,周恩来总理的一个电话,将这位初露头角的舞蹈新星从草原带到北京,从此她在中国和世界舞台上频频亮相、大放异彩;1982年,乌兰夫的一席话让这位声名显赫的舞蹈家尝试转型,尽己所学栽育蒙古族舞蹈新苗,30多年来已是桃李满天下。
人物经历
苦难童年
1941年12月25日,伴随着阵阵啼哭,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省正黄旗(今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草原上一个贫困牧民家庭。她的父母没有想到,这个瘦弱的小婴儿在20多年后竟然震撼了世界舞坛,她就是莫德格玛。
4岁时,莫德格玛被人要走了,从此跟着养母过着悲惨的生活。5岁时,养母背着莫德格玛,拉着双目失明的婆婆离家投奔亲戚。亲戚家的生活也不好,莫德格玛的养母不得不嫁人。养母嫁的男人脾气不好,经常殴打莫德格玛的养母。不久以后,莫德格玛开始了她的放羊生涯。羊总是乱跑,又矮又瘦的莫德格玛不停地喊,拼命地追,可就是不管用。秋雨过后,草原上遍地是霜,赤脚放羊的莫德格玛冷得直打哆嗦,脚上满是裂口。
放羊不仅受罪,还得面对狼的威胁。莫德格玛很小的时候就见过狼。有一天,她取粪的时候,突然看见两只狼蹲在羊圈旁看着里面的羊群,莫德格玛害怕了,胆怯地喊奶奶:“狼来了,狼来了!”“快点火,狼怕火。”奶奶教给了她对付狼的办法。第一次见过狼,第二次、第三次莫德格玛就没那么怕了,她知道怎么治狼。
养母长期受折磨,终于疯了。她又哭、又笑,疯跑疯逛。在一个冬天里,奶奶死了,养母也死了,只留下莫德格玛一人。
艺术之路
解放后,叔叔捎来了信,要接莫德格玛回亲生母亲身边。亲生母亲所在的地方有学校,莫德格玛从一个放羊女变成了小学生。
1955年的一天,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来了两个招考学员的老师,一眼就相中了莫德格玛这个好苗子,马上给了她招考表格。这张表格成了她人生的里程碑。1956年5月,莫德格玛乘坐火车来到呼和浩特市。这是莫德格玛第一次走进城市,第一次远离家乡。学员生活开始了,发声、练舞、听课,来自牧区的莫德格玛接受着多方面的教育。所有课程里,莫德格玛最喜欢舞蹈课,但是一天只有两节,其他时间要学别的,她感到不满足。于是,她去找班主任乌云老师。乌云老师说:“以后要分班,你喜欢什么呢?”“我是个蒙古族,我要学蒙古舞。”莫德格玛毫不犹豫地说。
清晨3时,万物沉睡,莫德格玛已经起床了。她摸索着穿衣下地,悄悄地奔向排练室。排练室是上锁的,对开的弹簧门被一条铁链牢牢锁着,可是,有心的莫德格玛早就发现将门错开缝儿,她那瘦小的身体就可以钻进去。偌大的排练室是她一个人的天地,她忘我地练习。
排练室的老妈妈终于发现了莫德格玛,从此,每当提起莫德格玛老妈妈就会说:“就那个钻门缝儿的小蒙古!”
硕果累累
6个月的学员生活结束了,莫德格玛被分到了舞蹈队,不到半年她就学会了10多种不同风格的舞蹈。在1957年夏天舞蹈队组织小分队到牧区慰问的时候,她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主角了。
随后,莫德格玛又投入到《大盅碗》的排练中,这也为莫德格玛日后的成名作《盅碗舞》奠定了基础。1959年11月,莫德格玛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独唱、独舞、独奏汇演。
幸运总是降临到有准备的人身上。1960年10月,著名舞蹈编导仁·甘珠尔扎布从北京舞蹈学校专家编导班毕业归来,无意中发现了莫德格玛这个人才,精心为她打造了独舞《盅碗舞》。
1961年秋天,陈毅莅临内蒙古视察的时候看了莫德格玛表演的《盅碗舞》,连连夸奖:“这个蒙古族小姑娘跳得好,有味道”!
1962年4月,莫德格玛被调到东方歌舞团。她又把《盅碗舞》带上国际舞台,完美表演惊艳了世界。当年7月,在芬兰赫尔辛基由136个国家参加的第八届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舞蹈比赛中,《盅碗舞》一举获得金奖。
1963年12月至1964年7月,莫德格玛随中国艺术团赴法国、意大利、西德、荷兰、瑞士、比利时等国访问演出,被西方媒体称为“蒙古族大美人”。她和中国艺术团的演出“轰动了欧洲,倾倒了巴黎”。
1966年至1976年,正值十年动乱,莫德格玛遭到迫害,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1976年10月,她重返舞台。
1978年,她又把《盅碗舞》带到了美国,从纽约、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到洛杉矶,精湛的表演,赢得了观众一致好评。《纽约时报》、《华侨日报》以《东方一绝》为题评论她精湛的舞蹈技艺。1981年11月,她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了独舞晚会,后来又陆续在内蒙古自治区5个盟市举办了独舞晚会。
著书立说
1982年-1983年期间,莫德格玛发现当地演员做抖肩动作不自然、肩膀僵硬,原来是训练方法。为了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莫德格玛想到“人体解剖”与肢体语言动律的关系,于是开始死啃《人体解剖学》。经过钻研,她编创了“蒙古舞蹈部位教学法”。
1985年,莫德格玛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和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招收了近40名学员,在东方歌舞团开办了“莫德格玛蒙古舞蹈研究班”,先后举办了两期为期一年的“蒙古舞蹈研究班”,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1988年至1990年,莫德格玛又在东方歌舞团连续办了两期为期两年的“莫德格玛蒙古舞蹈研究班”。毕业后,这些学生大多在内蒙古自治区各大歌舞团挑起大梁,成为弘扬蒙古族舞蹈的中坚力量。
此后,莫德格玛继续她的舞蹈研究和传艺事业,不仅在国内带学生,2000年还应邀赴新加坡培训辅导喜爱蒙古舞蹈的学生,并与她们同台为新加坡观众演出。2003年,应韩国综合艺术大学邀请,莫德格玛为该校本科生、研究生讲学,并同教授们进行了学术交流。就这样,她先后应邀参加了16次中外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用蒙古文、文言文出版了6本舞蹈著作。
主要作品
代表作有:《盅碗舞》《单鼓舞》《蓝蓝的天》《嘎达梅林夫人》《富饶的内蒙古》《边防雄鹰》等。
她创作的独舞《绿洲的微笑》获得文化部“国庆50周年”创作一等奖(1999年);朝鲜平壤“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舞蹈比赛创作金质奖(2000年)。
出版蒙古舞蹈理论著作包括:《蒙古舞蹈美学概论》《蒙古舞蹈文化》《蒙古部族舞蹈之发展》(蒙古文)及《诗·乐·舞韵》《蒙古舞蹈美学术语蒙汉释义词典》等六部。其中《蒙古部族舞蹈之发展》获全国民族图书一等奖。
发表有《岩画舞蹈图与蒙古舞蹈》《关于蒙古舞蹈》《〈江格尔〉史诗与蒙古文化》《〈蒙古秘史〉与蒙古舞蹈》《蒙古萨满‘博’》《〈蒙古舞蹈部位法〉美学术语12种》《关于宗教舞蹈艺术》等多篇论文。
获奖记录
社会任职
中国《江格尔》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国际蒙古学家协会会员
1986年成为我国首批授予的国家一级演员
历任第五届、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参考资料
莫德格玛.豆瓣.2024-09-24
舞人小札㉞丨江东:我眼中的莫德格玛.舞蹈中国.2024-09-24
牧羊女莫德格玛表演蒙古族独舞《盅碗舞》震惊世界舞坛.搜狐视频.2024-09-24
莫德格玛:惊艳国际舞台的蒙古族舞蹈家.中国作家网.2024-09-24
【草原群英·回望70年】莫德格玛:从牧羊女到舞蹈家.内蒙古新闻网.2024-09-24
莫德格玛.中国民族文化资源网.2024-09-24
#孟于##谷建芬##李谷一##莫德格玛##阿依吐拉##崔美善##姚珠珠##刘秉义##彭清一# 被授予“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终身荣耀艺术家”称号.中国艺术报.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