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多节野古草

多节野古草(学名:野古草属 nodosa)是禾本科野古草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常形成稠密的大丛。须根纤细,径不逾1毫米。秆直立,纤细多节,高20-35厘米,径0.5-1毫米,质硬,有8-10节,节淡褐色,无毛。叶鞘具疣毛,边缘膜质,无毛;叶舌干膜质,长约0.3毫米,上缘撕裂状,具短纤毛;叶片线形,长4-6厘米,宽约1毫米,两面被疣毛。

圆锥花序窄而疏散,长4-6厘米,主轴具3棱,粗糙,无毛;孪生小穗柄分别长约0.5毫米及2.5毫米,常于顶端具数枚白色刺毛;小穗长卵形,长4.5-5毫米;第一颖卵形,长约3.5毫米,先端渐尖,具较多白色硬毛,常具3脉;第二颖卵状披针形,等长于小穗,先端长渐尖,被白色硬毛,具5脉。

第一小花中性或雄性,外光滑无毛,长约3.2毫米,顶端钝,具5脉,内稃长约2毫米,花药黄褐色;第二小花长披针形,长约2毫米,外稃微粗糙,顶端有宿存之芒及2侧刺,芒柱黄棕色,长约2.5毫米,芒针长约3.5毫米,侧刺长1.5-1.7毫米,基盘毛长约0.7毫米,约为稃体的1/3。

分布范围

多节野古草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云南省南部,模式标本采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澜沧江边。

栖息环境

多节野古草生长于海拔540米至1,400米的地区,常见于河边石缝、河边石上和石上。

保护

多节野古草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易危(VU)。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