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塞缪尔·丹尼谢夫斯基

塞缪尔·丹尼谢夫斯基(Samuel J. Danishefsky,1936年3月12日—),美国合成化学家,现任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员。丹尼谢夫斯基在化学领域有着重要贡献,他是1995/96年沃尔夫化学奖和2006年富兰克林奖章的得主。

人物经历

1936年,丹尼谢夫斯基在美国出生。

1956年,他在叶史瓦大学取得理学学士

1962年,他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师从Peter Yates。同年,他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师从Gilbert Stork教授。

1971年,他在匹兹堡大学任职,1979年转至耶鲁大学

1993年,他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并在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工作。

研究成果

丹尼谢夫斯基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合成。他成功完成了紫杉醇(1996年)、埃博霉素(epothilone)、卡奇霉素(calicheamicin)、11-O-debenzoyltashironin、paecilomycine A、spirotenuipesines A-B、scabronine G 和 garsubellin A 的全合成。他与Wittmann合著了《Glycopeptides and Glycoproteins: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一书。

获得荣誉

丹尼谢夫斯基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他在1995/96年获得了沃尔夫化学奖(与Gilbert Stork共享),2006年获得了富兰克林奖章(化学)。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