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山角蟾(学名:Xenophrys mangshanensis),也称莽山异角蟾,是一种分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和广东省等地区的两栖纲,隶属于角蟾科异角蟾属。模式产地为湖南省宜章县莽山地区。
形态特征
莽山角蟾体型较大,雄蟾体长63 mm,雌蟾体长73 mm。头较扁平,吻部呈盾形,吻端显然突出于下唇,吻棱很明显,颊部垂直略向内斜。鼓膜清晰,有耳柱骨。背面皮肤光滑,上眼睑外侧中部有一个小肤突。上唇缘有锯齿状乳突。褶后部不呈豆状。头后方"V"形细肤棱不显,体背两侧各有一行纵行肤棱。体后和体侧有小疣。腹面皮肤光滑。腋腺小而圆,位于胸侧,有股后腺。
分布范围
莽山角蟾分布于湖南省和广东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区。模式产地为湖南省宜章县莽山地区。
栖息环境
莽山角蟾生活在海拔1000m左右的常绿阔叶林带的山溪内和附近植被繁茂的森林内。6月中下旬,该蟾白天隐蔽在流溪旁20-30 m的坡地落叶中。
保护级别
莽山角蟾在IUCN红色名录等级为未予评估(NE),红皮书等级为受危(T)。在CITES公约级别中未列入,国家保护级别为非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