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乞巧

随机推荐

穿针乞巧是七夕节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月夜穿针要求快、准、巧,这是难度很高的技术活。

穿针乞巧是指七夕之夜,女孩子们手执五彩线,对月连续穿针引线,以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一般来说,穿针乞巧时所用的针有五孔针、七孔针、九孔针、双眼针。

穿针乞巧展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习俗简介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即七夕节(或乞巧节),根据传统,中国民间女子要当庭布筵,虔诚跪拜织女一,乞求保佑自己心灵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艺。

习俗起源

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节日习俗,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梁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石为针。”《舆地志》说:“萧赜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十国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参考资料

爱在七夕,北京这些活动好玩又浪漫.京报网.2024-02-08

七夕民俗:穿针乞巧.鲁网.2024-02-08

【你不知道的七夕】穿针乞巧的针什么样?.光明网.2024-02-08

七夕乞巧 市北区宁夏路街道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大众网青岛.2024-02-08

七夕节习俗 - 穿针乞巧.www.douban.com.2019-07-11

雅思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