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利普斯科姆

利普斯科姆

威廉·纳恩·利普斯科姆(英语:William Nunn Lipscomb, Jr.,1919年12月9日—2011年4月14日)是美国无机化学家,主要研究实验化学、理论化学和生物化学。他在1976年因对硼结构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11年4月14日,利普斯科姆因肺炎及并发症逝世。

人物经历

利普斯科姆1941年毕业于肯塔基大学,同年进入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物理,1942年在莱纳斯·鲍林处学习物理化学,1946年获理学博士。其后任教于明尼苏达大学,1959年任哈佛大学教授直至退休。

贡献

利普斯科姆1949年后开始对硼烷、碳硼烷及其一系列衍生物的系统研究。

他利用低温X射线衍射方法等测定了多种硼烷结构。根据他测定的结果,硼烷分子具有代表性的结构是一种笼状的空间三维结构,并经核磁共振试验验证。

他的研究结果表明:硼烷是一种“缺电子化合物”,属于三中心两电子键结构。他还通过数学方法推算出硼烷及其离子可能存在的数目,预示了它们的结构。他还深入研究了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定域的分子轨道群论、分子内转动势垒、分子的电性和磁性,以及核磁共振谱中的化学位移等问题,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这类化合物的结构原理,以及它们的反应特性和规律。

获得荣誉

利普斯科姆因在研究硼烷结构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1976年诺贝尔化学奖

主要著作

利普斯科姆的主要著作包括《硼氢化物》和《硼氢化物及其有关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研究》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