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通波阡表》是一份创作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的书法作品,采用章草字体,以纸本长卷的形式呈现,尺寸为横145.3厘米,纵28.9厘米。该作品目前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是由青山杉雨捐赠的。
作者简介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别称铁崖、东维子等,出生于会稽府诸暨(现属于浙江省)。杨维桢以其书法、绘画和诗歌而闻名,尤擅行书和草书,其风格独特。他在泰定四年(1327)考取进士,随后担任天台县尹,最终官至建德路总管府推官。由于元末战乱,他迁居至松江区(现在上海市的一部分)。
创作背景
《张氏通波阡表》是杨维桢应张麒的要求,为其位于松江县北部通波塘的祖先墓地撰写的一份碑文原稿。阡表指的是建立在墓道上的石碑。这份作品由两张轻涂蜡的淡黄色纸拼接而成,纸上设有乌丝栏。这幅章草卷轴是杨维桢在松江定居后,70岁高龄时的晚年代表作之一,其书法风格险峻绝妙,反映了元代人的审美偏好,因此备受关注。
参考资料
元 杨维桢《张氏通波阡表》卷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古玩图集.2024-09-02
元 杨维桢 张氏通波阡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搜狐网.2024-09-02
杨维桢章草《张氏通波阡表》,清健静雅!.个人图书馆.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