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瑞光(1901-1937),又名陆天祥、陆麻二,是贵州省镇宁县火烘洛岗寨出生的布依族族农民领袖和革命烈士。20世纪20年代初,他开始组织农民武装,致力于劫富济贫和保卫家乡。然而,他在1937年春被杀害于贵阳市八角岩,年仅36岁。陆瑞光的牺牲,使他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位英雄。
人物事件
抗战环境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山区,地处滇黔通道的要冲,是一个布依、苗、黎、汉等多民族聚居地区。当地少数民族长期以来饱受滇、黔军阀纷争的蹂躏以及当地官府的残酷剥削和压榨,曾多次自发地武装起来,进行抗兵、抗粮、抗捐斗争,形成了陆瑞光、王仲芳等大小若干支地方武装,割据镇宁、紫云、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安顺、贞丰、王母(今望谟)交界处的大片区域。其中陆瑞光拥有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活动于镇宁、紫云、关岭边沿地区,控制六马、沙子沟等地方圆数十里的地盘,成为镇宁、关岭、紫云等县地方政府奈何不了的一方强豪。
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组织农民武装,成为劫富济贫、保卫家乡的农民领袖。
1929年4月率领关岭、紫云、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三县边区农民1000余人,进行武装抗暴斗争,被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誉为“四大天王”之一。
中国工农红军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少数民族及其上层人物陆瑞光、王仲芳等人的信任和支持,同时接受了红军的革命主张;4月16日陆瑞光亲自迎接红军进入弄染,并与红军订立协定:“反蒋(介石)、王(家烈)、犹(国才)的中国国民党统治,反对一切苛捐杂税”,并请求红军派人帮助他。红军于是赠给陆瑞光一面红旗、36枝步枪及其他一些武器弹药,同时留下了一批红军伤病员和红军副营长方武先等工作人员,继续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红军大部队则顺利通过了少数民族聚居的六马地区,来到北盘江边。
红军离开后,国民党不断派兵来骚扰、攻打陆瑞光等人,一些中国工农红军伤病员先后被杀害,陆瑞光遂与方武先决定率队伍到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投奔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受阻后仍退回弄染。
抗战经过
1936年初与方武先商量后决定:拟以镇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三县交界的沙子沟、乐纪、火烘槽子等少数民族聚居的48个村寨为游击革命根据地,联合已取得合法身份的紫云县中一区区长周晓凡和火烘联保主任沈树华组成游击队,开展创建根据地的斗争。
罗诗虎遂派人回弄染向陆瑞光、方武先汇报情况后,陆瑞光、方武先根据贵州地下党的指示和计划,即开始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紫云三县边界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6年底四川省军阀杨森率二十军入黔,他亲自带领师长夏炯率军到紫云、镇宁坐镇;12月26日杨森以“迎接红军过境和签订‘反蒋协定’”的罪名逮捕了陆瑞光,随后诱捕了其余“四大天王”并血洗弄染,方武先以及留下来的红军战士英勇牺牲,48寨游击根据地遂告失败。
死后哀荣
陆瑞光被捕后,关押在紫云,不久押送到贵阳。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与威逼利诱,陆瑞光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争权夺利、烧杀掳掠的暴行。
1937年春杨森将陆瑞光等“四大天王”杀害于贵阳市八角岩,牺牲时年仅36岁。
198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陆瑞光为革命烈士。
参考资料
陆瑞光.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201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