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宁粳23号

宁 23 号(原代号95xw-67)是由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于1989年以选株88xw-495-1 为母本、定型品系84xz-7 为父本的杂交粳型常规水稻,后代采用系谱选择法选育,1995 年稳定定系,1999-2006年完成各级试验,2002年2月通过宁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获得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十五”第一批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资助,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3年国家审定

编号:国审稻2003025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全生育期平均为 154.7天,比对照秋光迟熟3.2天。株高105.5厘米,株型紧凑,茎杆粗壮,主茎叶片15片,前期苗色淡绿,后期叶片直立,色绿清秀。半直立穗型,平均每穗总粒数134.4粒,结实率84.4%,千粒重26.7克。籽粒阔卵型,颖壳秆黄色、无芒。抗性:苗瘟3级,叶瘟0级,穗瘟率23%。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9%,垩白度6%,垩白率56%,胶稠度85.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5%。

产量表现

2000年参加北方稻区秋光熟期组区试,平均亩产692.0公斤,比对照秋光增产11.4%,2001年续试平均亩产692.3公斤,比对照秋光增产8.7%,200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4.5公斤,比对照秋光增产l8.7%。

栽培技术要点

1、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种植,4月中旬播种育苗,采用小弓棚塑料薄膜保温育秧法,5月中旬插秧。

2、大田插植行穴距规格27×1O厘米或30×lO厘米,每穴插3-5株;

3、大田每亩施肥总量氮14-15公斤,磷6-8公斤,注意增施磷肥和有机肥;

4、水层管理原则是两保两控,即插秧-分蘖期要保,分蘖高峰期-幼穗分化始期要控;孕穗期-抽穗期要保,齐穗后干湿交替要控,收获前不可停水过早。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全生育期平均为154.7天,丰产性好,抗苗瘟和叶瘟,感稻瘟病。适宜在吉林省南部、辽宁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北京市以及山西省、新疆中北部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2002年宁夏审定

编号:宁审稻200201

品种来源

95XW-67系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水稻室育成。该品种1989年配制杂交组合,其组合为88XW-495-1/84XZ-7,后经多年选育于1995年稳定,定系为95XW-67。

特征特性

株高100cm左右,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叶片直立,苗色淡绿,主茎叶片15片。后期清秀,耐肥抗倒。分蘖力较弱,半直立穗型,穗大粒多。平均每穗结实粒100粒左右,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6g。籽粒阔卵型,颖壳秆黄色、无芒。经中国水稻研究所农业部稻谷品质检测中心测定,其糙米率83.6%,精米率74.5%,整精米率60.2%,粒长4.9mm,垩白率52%,垩白度7.9%,长宽比1.7,透明度2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91mm,直链淀粉含量18.6%,蛋白质含量8.1%。12项测定指标中,6项达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3项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属碾米品质好,外观品质中等,食味品质良好品种。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全生育期150-155天。

应地区及产量表现

适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宁夏周边省区种植。宁夏适合于银川市及银南高产地区插秧种植。1997-1998年晚熟组品种比较试验中,2年平均亩产811.2kg,较对照品种宁粳16号增产10.6%。本区晚熟组区域试验中,1999年多点平均亩产886.2kg,较对照宁粳16号增产16.6%,2000年多点平均亩产844.7kg,较对照宁粳16号增产16.6%,2年各试点产量均位列第一位。2000年参加全国北方水稻区域试验,12个试点有10个点增产,多点平均亩产692kg,较对照品种秋光增产11.4%,位列第二位。在我区大面积示范种植亩产可达700kg。2001年自治区农牧厅、科技厅组织专家组对青铜峡市小坝乡富裕2队、灵武市郝家桥乡崔渠口10队采用旱育稀植技术种植的95XW-67品种示范点进行实打测产,2点产量分别为734.3kg/亩和742.3kg/亩。

栽培要点

(1)晚熟品种,必须配套采用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2)分蘖力弱,故欲提高收获穗数,须增加插秧基本苗数。可采用8×3或9×3寸插秧行穴距,每穴插3-5株。 (3)穗大粒多,灌浆期较长,要适时早育早插,后期不宜过早断水。育秧播种应不晚于4月15日,插秧应不晚于5月15日。抽穗后40天灌水做到干湿结合,切不可长时间断水。

(4)对磷素反应敏感,要增施磷肥。

参考资料

宁粳23号.中国水稻数据中心.2015-06-18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