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土质学》是当前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专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土质学理论和土力学性状机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是把土的成分、结构理论和工程性质形成理论应用到我国区域性土(黄土、膨胀土和红土)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结合起来的一门现实学科;是把现代测试技术和物理化学等跨学科理论相结合起来的新作并且在测试技术上有新发展的著作。
内容简介
《近代土质学(第2版)》除可供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作教材之用外,还可供建筑、水利、交通、铁路以及其他工业部门从事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地下工程、土力学地基基础与土工实验的科研、设计、施工、勘察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高国瑞,1927年8月1日生。江苏昆山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曾任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成都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曾是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中国国家小组成员、江苏省国际科技中心理事。1956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0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科研及教学工作。1978年率先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黄土、红土、膨胀土和海洋土进行系统研究,创立了以“土结构理论”为中心的“近代土质学”理论,为发展“近代土质学”奠定了基础。1991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图书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说明
第1章绪论
1.1近代土质学的产生和任务
1.2近代土质学的内容
1.3近代土质学与其他专业学科的关系
1.3.1近代土质学与土力学
1.3.2近代土质学与普通土质学、工程岩土学或土体工程地质学
1.3.3近代土质学本身的特点
第2章土的晶体化学
2.1原子结构
2.2原子间的结合(主键)
2.2.1键
2.2.2共价键
2.2.3离子键
2.2.4金属键
2.2.5土矿物中的键
2.3分子问的结合(次键)
2.3.1范德华力
2.3.2氢键
2.4晶体
2.4.1晶体的结构
2.4.2晶体的形成
2.4.3晶体其他特征
2.4.4米勒指数系统
2.5类质同晶
2.6硅酸盐晶体
2.7表面现象
2.8本章小结
第3章土的物质成分
3.1原生碎屑矿物
3.1.1石英
3.1.2长石
3.1.3云母
3.2次生黏土矿物
3.2.1晶体的基本单元(硅土晶片和八面体晶片)
3.2.2晶片内同晶置换
3.2.3晶片的符号
3.2.4晶片的结合
3.2.5晶体结构变形
3.2.6基本晶层间的相互作用
3.3黏土矿物分类
3.3.2蒙皂石族矿物
3.3.3云母族矿物
3.3.4绿泥石矿物
3.3.5纤维棒石矿物
……
第4章土一水一电解质系统
第5章土的形成过程
第6章土的结构和分类
第7章确定土成分和组构的技术和方法
第8章土结构变形和强度机制
第9章中国各类区域性土的成分、结构和工程性质
第10章中国区域性土的分布和形成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