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鬼魅神魔:中国通俗文化侧写

《鬼魅神魔:中国通俗文化侧写》是2005年由麦田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蒲慕州。

内容介绍

本书前四篇论文,从中国古代「鬼」论述的形成开始,探讨「鬼」与「魅」这两种概念自先秦以来的发展,以及动物在古代如何成为具有灵力的沟通人神的使者,或者早期工匠如何利用绘画艺术材料呈现精灵的概念。这些讨论都以人与鬼怪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此外,书中还涉及佛教经典中「魔」的概念和阐释,唐人烧纸钱的起源,宋代士人的占卜活动,以及明清古典小说中呈现的神魔概念。尽管这些论题不能涵盖所有与鬼怪相关的概念和活动,但它们充分显示了鬼与怪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文学、艺术、信仰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其存在,有时甚至扮演着关键角色。了解中国社会中的鬼与怪,可以作为跨文化研究或比较研究的切入点。

作者介绍

蒲慕州,1952年出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1975年),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埃及学博士学位(1984年)。现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同时在台湾大学历史系及人类学系兼任教授,并在台湾政治大学宗教研究所兼任教授。蒲慕州著有多部专书,包括《墓葬与生死──中国古代宗教之省思》(台北市:联经,1993年)、《中国文化史》(与熊秉真合著)(台北:东华,1997年)等。

图书目录

序/鬼魅神魔——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蒲慕州

中国古代鬼论述的形成      蒲慕州

先秦宇宙观中的「龟使者」黄铭崇

早期中国艺术中的精灵与载体      包华石

释「魅」林富士

中古僧人的「伐魔文书」刘淑芬

享鬼与祀神        黄清连

两宋士人与卜算文化的成长    刘祥光

类型错误/理念先行 高桂惠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