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廉村

廉村,原名富溪津、石矶津,是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溪潭镇下辖的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该村地处穆阳溪中游西岸、溪北洋平原一角,村域面积为2.7平方千米。廉村是唐朝“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的故乡,村名由李亨敕封,以“廉文化”为核心,具有明清建筑风貌、古代商埠特色、传统古堡防御和完整宗族聚居体系的山水田园传统村落。廉村曾是通往大海的内河港口,也是沟通闽东北和浙南的水陆枢纽和物资集散地。2012年12月17日,廉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历史沿革

廉村原名石矶津,商周时代即为闽越聚居地之一。南梁天监元年(502年),光禄大夫薛贺举族由江东南迁福建省,定居于石矶津。唐朝赛岐港开港后,穆阳溪成为水上交通要道,石矶津成为赛岐港上游的重要码头。神龙二年(706年),薛贺六代孙薛令之考中进士,后李亨嘉许其廉洁贤明,敕封石矶津为“廉村”,水为“廉水”,山为“廉岭”,人称“三廉”。唐末五代十国,陈姓始祖怀玉迁徙廉村,娶薛族女子,遂定居廉村。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福安市建县前,廉村隶属福州长溪县永乐乡。福安建县后直至明、清,廉村均隶属福安县用儒乡西兴里洋中镇。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倭寇猖,廉村人开始建造古堡以防倭寇进犯。明清以后,廉村逐渐走向没落,但村落格局保留较完整。民国时期,廉村隶属福安县赛歧区,后成立下西区苏维埃廉村乡政府,开展反霸抗租斗争。1949年后,廉村隶属福安县第八区溪潭乡。1956年,成立廉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福安全县乡镇改人民公社,为廉村生产大队,隶属溪潭乡人民公社。1963年起,先后属仙潭公社、溪潭公社。1984年,废“政社合一”制度,隶属溪潭乡,廉村成立村民委员会。1995年,溪潭撤乡建镇,廉村隶属溪潭镇至今。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廉村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溪潭镇,地处穆阳溪中游西岸、溪北洋平原一角,村域面积2.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廉村地处穆阳溪中游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海拔小于50米,坡度小于10%。

气候

廉村气候属中亚热带半山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和山地气候的双重特征,每年10月至次年2月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其余月份为东南风,雨季集中。

水文

穆阳溪和葵水对廉村形成环抱之势,葵水自西北向东南汇入穆阳溪,东流入海。

村落格局

选址理念

廉村选址讲究风水,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村庄北枕灵岩山,西倚南山,村后有湖山和狮岩山,山后还有层峦叠嶂的山脉,廉溪蜿蜒形成“腰带水”,整体形成较为典型的“负山抱水”格局,利于人居。

空间布局

廉村整体朝向为坐西朝东,主要居民点位于穆阳溪西侧,明代古城堡环绕整个村庄,传统村落整体保存完好,西城墙上有古碑一尊,上书“癸水”,乃朱熹手迹。村内尚存城门6处,自入口起逆时针分别命名为廉门、忠门、孝门、礼门、义门、信门。廉村建筑多中轴对称,每个庭院都有一个高点,即主,主厝前后又有天井、撇舍等不同高度的建筑物,多个院落串联在一条中轴线上,形成高低错落、具有层次感的建筑高度空间。

人口

据2020年2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廉村主要民族为汉族,有户籍人口2600人,常住人口1800人。

经济

廉村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以耕种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其耕种地带主要集中在古堡西南和沿公路的山上。平地主要种植水稻、茶叶、脐橙、枇杷树等,山坡上以林地为主种植茶叶、松树等。据2020年2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廉村村集体年收入2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9000元。

主要景点

廉村堡

廉村堡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平面呈椭圆形,周长约1200米。东西各有三个门,东向靠北的两个门保存较好,用长方形块石一丁一顺迭砌,条石券顶。堡墙内部用土夯筑,外墙用毛石和河卵石垒砌。墙基宽约4米,顶宽约2米,残高约3米。

五进士厝

五进士厝位于廉村下角路9号,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西北向东南,由大门、天井左右厢房、主屋、后天井两厢房组成,占地面积1100多平方米。室内窗花雕刻精美,保存完好。该房子出过五个进士,对研究廉村历史人文具有重要价值。

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始建于明初,嘉靖间遭兵焚,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建,是陈氏的总祠。整体建筑一层,具有明清时代建筑的重要特征,坐北朝南,严格的中轴对称。建筑中轴线由影壁、门埕、仪门、戏台、天井、大厅(设中门)、后天井、后堂组成,反映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的清晰、有序和稳定。宗祠整体简洁朴素淡雅,与廉村“廉”风相呼应。

陈氏支祠

陈氏支祠位于廉村上角路24号,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由中式屏风墙、聂氏宗祠坪、戏楼、天井、主殿、小天井组成,占地面积1186平方米。祀陈氏祖宗牌,为廉村及周边陈氏族人宗室活动的主要场所,“世德作求”照壁是廉村的文化名片,该建筑内收藏有朱熹墨宝和李灿的字画墨宝。

明月祠

明月祠,原名“明月神祠”,俗称“后湖宫”,始建于唐末,正殿供奉着薛令之塑像,是薛令之纪念祠。现存建筑为明清建筑特征,占地约508平方米,悬山顶,大殿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由大门加戏台、天井、大殿组成建筑面阔七间,造型古朴典雅。后侧厢房山墙及主厝两侧有马鞍型封火墙,线条流畅、起伏跌落,造型优美,屋面呈燕尾脊

古码头

古码头位于廉村上角路35号东侧,始建于明代,台阶为硕大鹅卵石拼砌,南北走向,堤岸由鹅卵石垒砌而成,渡头岸底部阶面较宽逐上渐小。底部台阶面很宽大,到上逐渐缩小,渡头岸总高2.5米。

街巷官道

廉村堡内的街巷路面铺砌主要有四类:一为道中间及两侧各铺设一道条石,缀成三轨,余以鹅卵石铺设,村民称之为古官道;二在聂氏宗祠前,以鹅卵石铺设成花卉图案,再依祠堂面积大小,以花卉拼嵌成八卦太极图形;三是在道路中间铺嵌条石两侧铺设鹅卵石;四是只以鹅卵石铺嵌。廉村现存明清时期铺设的鹅卵石古官道约1000米,道旁立一石碑,云“大路两沟不许曝晒秽土,搪塞园草,违者罚戏二本。”古官道典雅整齐,由三条纵向平行铺排的光洁条石组成,中间镶嵌拼花的细小鹅卵石。

历史文化

历史人物

廉村历史名人首推唐朝薛令之,宋代米芾朱松王十朋等涉足福安市朱熹郑樵陈淳等一批学者相继到福安讲学,陈骥、陈骏兄弟同受业于朱熹,陈经师从杨时,读书仕进诗礼传家在廉村蔚为风气。仅有宋一朝,廉村薛陈两姓就有三十三人登科及第,其中薛令之、陈最、陈经、陈骥、陈骏、陈亿子、陈元老等事迹载诸文献。

节庆活动

廉村保留了正月迎神礼、冬至日祭祖、端午赛龙舟、薛令之中举纪念日等多项传统文化节庆。1、正月初九迎请林公大王。林公名“亘”,宋时为民除虎患,死后被尊为神,明正德年间敕封“忠平候王”,每逢正月初九,廉村都要到杉洋林公宫迎请林公大王。2、薛令之中举纪念日。因薛令之一生为官清廉,廉村百姓将“苜廉臣”薛令之作为神来供仰,每年5月3日村中举行薛令之中举纪念仪式。3、端午赛龙舟。每年端午节,廉村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4、冬至日祭祖。冬至日起,廉村祠堂通常上演三天六本闽剧,宗祠氏长者重申村规民约,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方言土语

廉村隶属福安市市,距离福安市区较近,自古人口交流较多,因此福安话成为廉村的主要方言。福安话属闽语,是闽东语北片的代表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省东北部交溪流域的福安市、霞浦县周宁县柘荣县,也是廉村的通用语言。

族谱家训

廉村尚存族谱文献包括民国二十七年的《廉溪陈氏长房族谱》、民国二十九年的《廉溪陈氏次房族谱》、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新修的《廉溪陈氏三房支谱》、嘉庆十六年重修的《廉溪陈氏族谱》、光绪十二年重修的《廉溪陈氏三房全谱》、民国十年重修的《廉溪陈氏三房全谱》。族谱必须定期续修,一般规定三世(30年)一修,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宗族关系,而且对族内子弟起到鞭策、警戒与激励的作用。廉村陈氏族人总结升华薛令之的廉洁精神,制定了十条祖训族规:孝亲敬长之训,待人接物之训,尊师取友之训,敬宗睦族之训,敦勉勤俭之训,崇尚节义之训,诫革鸦片之训,早晚国课之训,疏离异端之训,严禁财博之训。这些祖训族规以薛令之的节义、清廉思想为核心,传承千年。

物产美食

廉村主要物产美食有穆阳水蜜桃、脐橙大肠粉扣、清炖小肠汤、穆阳溪鱼等。穆阳水蜜桃是福安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果大、核小、味甜、外形美观、色泽鲜艳、肉质柔软多汁等风味特点。

交通

廉村距离福安市区7千米,距离宁德市市区59千米,距离福安高速口10千米,赛岐高速口15公千米。可从G1514赛岐高速或穆阳高速行驶至省道302到达,也可由福安高速途经溪北洋隧道过溪北村、濑尾村过桥至省道302线到达。福安市区至廉村的公共交通线路为13路公交车,由福安市总工会起点至廉村明月广场。

旅游信息

廉村规划形成的三条主要旅游线路如下:1、北入口旅游线路:由村落北入口进,行至村北饭店处,沿廉溪三观古城墙及水系,至陈氏宗祠经太傅北路进入主村内,行至陈氏支祠,绕古城廉门处向南行至鹤池,向东回到陈氏支祠后向北参观民居群,后至村北饭店。2、南入口旅游线路:由村落南部拓展中心进入,沿城墙及西侧巷道进入太傅西道、经光禄道至太傅北道至核心区东侧门沿城墙北上,经太傅北路,沿村委会南下行至商业街出口。3、西入口旅游线路:由游客接待中心起步,从传胪道经陈宝森住宅处行至城墙,后从太傅北道南下经光禄道行至东部码头,经村庄南部城墙绕村后从太傅西路,经传胪路出村。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