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成鳖养殖

成鳖养殖是指将体重超过150克的鳖种培养至400克以上,这一过程通常在露天池塘中进行。主要的养殖模式包括池塘专养和鱼鳖混养。

准备工作

放养前的准备

当露天池塘的水温达到约25℃时,即6月上中旬(长江流域),应将温室中的鳖种转移到露天池塘中。准备工作包括清理、修缮和消毒池塘,以及整理食台和晒背台。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水泥池每平方米用量为60-80克,土池每亩用量为75-100千克。放养前一周,逐渐调整温室内外的温度差异,以帮助鳖种适应露天环境。

鳖种放养

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将鳖种按照大小规格分类放入池塘。100克以下的鳖种继续在温室内培育。放养密度取决于池塘类型,水泥池每平方米放养4-6只,土池每平方米放养2-3只。在良好管理下,体重100-200克的鳖种有望在秋季长至400-500克。

投饲与管理

饲料投喂

遵循“四定”投饲法,每日早晚各投喂一次,夏季和秋季分别在上午9时和下午4时,盛夏则在上午7-8时和下午5时。饲料应均匀撒在饲料台上。水温25℃时,投喂量占鳖总体重的1%-2%,水温26℃及以上时,控制在2%-3%,并根据摄食情况进行调整。大规模养殖场应使用优质鳖科配合饲料,小型养殖场或家庭式养殖可以使用冰鲜鱼、螺、蚬和动物内脏等,但要注意食材的新鲜度。

日常管理

成鳖养殖是养鳖业的重要环节,需要仔细管理。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对鳖的干扰。定期巡视鳖池,记录养殖日记,建立历史档案。同时,注意水质变化,及时更换水源,确保水质清洁。

环境管理

成鳖池的水环境管理至关重要,需要注意水位和水质的变化。保持池塘水位稳定,配备完善的排水和注水设备。由于放养密度较高,鳖的残余食物和排泄物易导致水质恶化。因此,应在池塘一侧或角落种植凤眼莲和凤眼莲来净化水质。此外,每隔20-30天,应泼洒生氢氧化钙,使池水浓度达到20-30ppm。必要时,应及时换水或加入新水。

参考资料

中华鳖需求日益增大,亟需开展中华鳖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网易.2024-10-28

大力提倡,鱼鳖混养,新技术.百家号.2024-10-28

种植结合养殖龟鳖是我国龟鳖养殖业的发展方向.百家号.2024-10-28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