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陆定一故居

陆定一祖居,又称陆氏宅,位于惠山堰桥街道老陆巷,坐北朝南,始建于清朝爱新觉罗·弘历年间,是陆定一出生地和童年居住的地方,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祖居内占地面积528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设有11个展室,主要展示陆定一同志生平、革命经历和主要事迹,以及部分生前生活用品实物。

2003年6月,陆定一祖居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至2005年底,进行保护修复一期工程。2006年6月8日,在陆定一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举行开放揭牌仪式,正式对外开放,被省、市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12月,升级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23年5月,共接待国家、省、市、区各界参观人员达5万多人次。场馆常年免费开放,为地方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活动及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供服务。

历史渊源

1949年4月无锡市解放后,陆定一祖居后面两进平房被火烧毁。1950~1952年土地改革时,余下的房屋由当地政府按土改的有关政策分给贫苦农民居住。1985年,祖居大部分被拆除改建为新房,但此后一段时间失修。为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宣传陆定一的光辉革命业绩,2004年10月至2005年,堰桥镇政府对陆定一祖居进行了保护性修复。修复后的祖居占地面积528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2006年6月8日,纪念陆定一诞辰100周年时正式对外免费开放。2018年闭馆重修,2019年11月29日再次开放。

故居介绍

设计理念

陆定一祖居始建于清朝爱新觉罗·弘历年间,陆定一的祖父、父亲均在此居住过,陆定一也在此出生,并度过了童年时代。清末民初,陆姓大家庭成员大都迁居城中西河头(今县前西街)。解放后,陆定一祖居部分曾遭火毁,仍存留下门屋三间和厅楼三间,其中门屋为 硬山顶矮平房,呈现清代乾隆时期江南农村民居建筑的风格特征,厅楼为二层硬山顶砖木结构,有木楼梯一座,属晚清建筑。

方位布局

陆定一祖居占地面积528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祖居中间有天井,转盘楼廊相通,中间一层朝南有“仁德堂”,堂上书有楹联一款,上联为“致贤以德育哲嗣济普世德泽永芳”,下联为“为富而仁捐义田助新学仁声远播”,内有汉白玉式“陆定一同志”雕塑一尊,庄严可敬。内辟四大展区,分为十一个展室,通过图文、实物、视屏展示陆定一同志家族世系、生平事迹和生前的生活用品。彭冲同志、宋平同志先后为陆定一祖居题词。陆定一祖居南面为水乡河道,通往太湖长江,北面与锡北大运河和惠山新城连接,东面和西面已融入天一新城的城市群体建筑大环境。

祖居共分上下2层,一楼开辟了4个展室,通过“书香世代,代有英才”、“敏而好学,胸怀祖国”、“坚定信仰,矢志革命”、“万里长征,战歌嘹亮”、“新闻事业,开拓创新”、“执掌宣传,殚精竭虑”、“丰碑长存,激励后人”7个专题,集中展出了反映陆定一同志家庭和他革命生涯的120多幅珍贵的资料图片及生前遗留下来的服装等生活用品。二楼的房间已按照当时的原貌,分别布置成为卧室和书房。

开发与保护

2011年陆定一故居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简介

陆定一(1906—1996)在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领域工作近40年,获得了“老宣传”的雅号,是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时间最长的人,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思想和教育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撰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老山界》等文章入选中小学教材。

1906年,陆定一出生于江苏无锡市。1918年秋,陆定一进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后成为南洋大学的一名工科生。五卅运动爆发后,为了揭露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血潮日刊》正式创刊,陆定一也参与其中。1925年冬,陆定一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共青团中央候补委员、宣传部长,同年出席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1928年底赴莫斯科任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少共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1930年回国,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团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部长兼《青年实话》主编,团中央组织部干事。在党的领导下,他参与《中国青年》的编辑工作,翻译过列宁的《士兵与土地》等著作,肩负着帮助广大青年群众认清形势、坚定信念、鼓舞斗志的责任。遵义会议后,陆定一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主编红军军事委员会最早的机关报《红星》报。1939年1月,陆定一在《新华日报》发表《晋察冀边区粉碎敌人进攻中的几个重要经验》,系统总结了晋察冀边区在布置准备、战时动员等方面采取的行动,详细考察了晋察冀的战时宣传工作,为其他根据地反“扫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思想上的帮助。1942年8月,陆定一出任延安市解放日报》总编辑,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开展相关改版工作。针对在新闻真实性和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陆定一在改版工作中强调该报更重要的是“它有广大的与人民血肉相联的非专业的记者”。他主张实行群众办报,让专业记者与非专业记者(人民群众)相互学习,优势互补。1946年,为纪念《新华日报》出版8周年,陆定一发表《人民的报纸》一文,进一步明确了“报纸与人民密切结合”的新闻工作基本路线和方针。1956年,作为“双百方针”的首倡者之一,陆定一代表中共中央向科学文化界的一千多名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62年9月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65年1月兼任文化部部长。出版有《陆定一文集》。

历史意义

陆定一祖居的开放是为继承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缅怀陆定一的工作业绩,也为了保护好陆定一祖居这一不可多得的红色资源,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爱党爱国、接续奋斗、乐于奉献。(扬子晚报评)

陆定一祖居的开放,为惠山人民提供了一处新的精神滋养场所,他的革命意志、革命精神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惠山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壮丽篇章贡献力量。(无锡市惠山发布评)

参考资料

陆定一祖居.江苏省民政厅.2023-12-02

无锡党史初心之旅巡礼:陆定一祖居.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2

来惠山,开启一场文化漫游.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2

今天,去打卡!.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2

陆定一祖居修复开放.新浪网.2023-12-02

【惠山遗存】 陆定一祖居.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2

无锡惠山经开区:回信记心间 争做新队员.百家号.2023-12-02

伟人已逝风范长存——修葺一新的陆定一祖居先睹记.新浪网.2023-12-02

堰桥老陆巷内有一处书香门第大宅院,这里是陆定一祖居.搜狐网.2023-12-03

先锋行动 初心寻访.澎湃新闻.2023-12-03

陆定一祖居.江苏省民政厅.2023-12-04

陆定一:中国革命事业的“老宣传”.华夏经纬.2023-12-04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3-12-02

陆定一祖居对外开放,无锡惠山新增一处重要党建基地.扬子晚报网.2023-12-02

陆定一祖居正式对外开放!.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