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语文教学艺术论

《语文教学艺术论》是1998年5月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韦志成。

内容介绍

本书内容提要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假如上课没有教学艺术,学生上课的

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剩下一半即使是

科学的知识,学生也处于一种被动而

僵化的状态。教学不能没有艺术。本

书从备课、授课、课堂管理、优化教学

等方面揭示了语文教学艺术的奥秘,

运用优秀教师成功的教学实例,着重

论述了实施语文教学艺术的技巧和

方法。指导教学,具有突出的可操作

性。语言优美、生动,阅读中给人丰富

的艺术享受。

作者介绍

韦志成 湖北黄冈人,1940年8月生,语

文教育家。武汉教育学院教授,语文教学法

教研室主任,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常务

理事、语文教育学部主任。编著14本书,发

表论文200余篇,计500多万字,其中专著

《中学语文美育》获全国优秀教育著作三等

奖,《语文教育原理》获全国优秀学术著作

一等奖。主编《语文教育新论丛书》获全国

优秀教育著作二等奖。应邀在北京、海口市

西安市曲阜市等地讲学130余场。中央电视台

曾报道先进事迹,1987年武汉市政府授予

“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

贴专家。1994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学一等

奖。《人民日报?海外版》1996年1月16

日曾专文介绍其治学及科研成果。

作品目录

目录

总 序

前 言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教学艺术的含义

第二节 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 科学性

二 创造性

三 情感性

四 灵活性

五 魅力性

第三节 教学艺术的功能

一 高信源功能

二 高激励功能

三 高育才功能

第二章 语文教学艺术的新思维

第一节 为培养能力而教

一 知识的作用

二 语文能力

三 智力的含义

四 知识、能力、智力的关系

第二节 不教之教的奥秘

一 运用讲授法不等于“满堂灌”

二 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

第三节 师生是合作关系

一 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 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 教师与学生是合作关系

第四节“乐学”是教改的使命

一 中国的“乐学”思想

二 国外的“乐学”思想

三 怎样使学生“乐学”

第五节 用“美”吸引学生

一 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二 语文课怎样进行美育

第三章 备课的艺术

第一节 明了学生实际的艺术

一 教学必须了解学生

二 要了解学生的需要

三 了解学生实际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确立教学目标的艺术

一 教学目标的内涵

二 语文教学目标的层次

三 准确拟定教学目标

第三节 探求教材价值的艺术

一 认知价值

二 审美价值

三 发展价值

四 钻研教材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进行教学设计的艺术

一 正确理解教材

二 选择教学方法

三 精心编写教案

第四章 课堂教学的艺术

第一节 沟通学生心理的艺术

一 教学要心理学化

二 沟通学生的智力心理

三 沟通学生的非智力心理

第二节 诱导启发的艺术

一 诱导学生正确理解

二 运用启发进行诱导

三 顺启诱导

四 反启诱导

五 侧启诱导

第三节 教育机智的艺术

一 教育机智的特殊性

二 教育机智的灵活性

第四节 迁移精题的艺术

一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二 一切为迁移而教

三 精题练习的基本做法

第五节 教师语言的艺术

一 要说普通话

二 教学口语的生动性

三 教学口语的情感性

四 教学态势语的艺术

第五章 课堂管理的艺术

第一节 驾驭课堂的艺术

一 课堂教学的组织

二 课堂教学的时间分割

三 教学内容的组织

四 师生交往方式的组织

第二节 设置教学氛围的艺术

一 设置教学氛围的意义

二 设置教学氛围的做法

三 激励学生的教学效应

第六章 优化教学的艺术

第一节 开讲的艺术

一 由释题开讲

二 由作者、时代背景开讲

三 由文章的风格、价值开讲

四 由故事、趣事开讲

五 由制造悬念开讲

六 由复习旧课开讲

七 由诗词、格言开讲

第二节 提问的艺术

一 提问要防止的通病

二 提问的性质

三 提问的逻辑要求

四 提问的策略

五 提问的技巧

六 提倡学生驳问

第三节 板书的艺术

一 板书的意义

二 板书的要求

三 板书的技巧

第四节 课堂结构的艺术

一 课堂教学结构的历史嬗变

二 课堂教学结构的常式与变式

三 不同类型的课堂结构

第五节 课堂教学节奏的艺术

一 节奏的意义

二 教学推进的节奏

三 学生学习的节奏

四 教师讲述的节奏

五 情感变化的节奏

第六节 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

一 归纳式结尾

二 点睛式结尾

三 畅想式结尾

四 撞钟式结尾

五 开拓式结尾

六 链索式结尾

七 反馈式结尾

第七章 实现教学艺术的途径

第一节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一 教师必须爱学生

二 努力提高专业修养

第二节 从必然到自由

一 摹仿性教学阶段

二 独立性教学阶段

三 创造性教学阶段

四 教学艺术的完美阶段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