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集》是一部明朝钱宰撰写的诗歌总集,共六卷。钱宰,字子予,一字伯均,绍兴市(今浙江绍兴)人。元至正中中甲科进士,曾亲老不赴公车,在乡间教授。明朝初期,钱宰被徵召修《礼乐书》,后因病离职。洪武六年(1373年),钱宰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因赋《早朝诗》逆朱元璋,被遣返回乡。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钱宰再次被召修《书传会选》,书成后被优待,加博士致仕。
钱宰的诗歌作品以清拔、高远为特点,不屑为艳仄之体。他的诗集《金陵形胜论》被徐泰称为“霜晓鲸音”,自然洪亮。虽然钱宰并非擅长古文,但他的作品谨守法度,没有卑冗之习。钱宰的诗文集《明史艺文志》、焦琏《国史经籍志》均未著录,这表明在明代,他的作品已经很少行世,如今从《永乐大典》辑录编排。
清代,《临安集》被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出,共六卷。《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提到,钱宰的诗歌作品“吐辞清拔,寓意高远”。
作品简介
六卷(永乐大典本)
明钱宰撰。宰字子予,一字伯均,会稽郡人。元至正中中国足球协会甲级联赛科。亲老不赴公车,教授於乡。明初徵修《礼乐书》,寻以病去。洪武六年授国子助教。以赋《早朝诗》忤旨,遣归。二十七年。又召修《书传会选》。书成,优,加博士致仕。事迹附见《明史·赵俶传》。考集中《金陵形胜论》,末署“洪武二十七年六月国子博士致仕钱宰进”。是致仕即在奉召之年。盖留京师者不及一岁也。宰学有原本,在元末已称宿儒,韩宜可、唐之淳皆其弟子。其诗吐辞清拔,寓意高远,刻意古调,不屑为艳仄之体。徐泰《诗谈》譬以霜晓鲸音,自然洪亮。古文虽非所擅长,而谨守法度,亦无卑冗之习。其集《明史艺文志》、焦竑《国史经籍志》俱未著录.则在明代行世已稀.今从《永乐大典》中采掇编排。参以诸选本所录,里为六卷,以备明初之一家。宰本浙东人,集以“临安区”名者,盖自以为钱镠十四世孙,从其旧贯也。临安网
----出《钦定四库全书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