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嵩县柴胡

嵩县柴胡,河南省嵩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河南省的北柴胡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豫西伏牛山区的嵩县栾川县洛宁县等地,其中以嵩县柴胡栽培历史最为悠久,根粗气浓,有效成分“总皂”含量高于其他产地同类产品,被誉为“中国柴胡之王”。主要的品质特征为主根粗壮,侧根少,色黄棕,气香味浓。

2004年12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嵩县柴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嵩县柴胡,又名会柴胡、嵩胡,是嵩县的地产中药材,属北柴胡,产于嵩县十六个乡镇,来源于伞形科植物柴胡干燥根。因其根粗大肥壮,色黄褐,不留残茎,芳香油皂苷含量高,疗效好,有“北柴胡王”、“嵩胡”之美誉。

药用价值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功能,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失调子宫脱垂直肠脱垂等症。嵩县柴胡含挥发油≥1.20%,柴胡皂甙≥1.0%。

产地环境

嵩县柴胡耐寒耐旱,适宜在600—800米海拔高度浅山区较干燥的山坡、林缘、林中隙地、草丛及沟旁生长,比较理想的土壤为壤土、沙质壤土或腐殖土。

河南省嵩县地处丘陵山区,境内山高林密,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于包括柴胡在内的多种药材生长。据有关部门在嵩县进行药材资源普查表明,该地药材种类达1162种,进入市场的就有364种。

历史渊源

宋代,苏颂在《本草图经》中称:“柴胡生弘农峪及冕句”文中所提弘农即弘农郡,嵩县在宋代设陆浑县,属弘农郡。

人工栽培柴胡在嵩县已发展了30多年。

1980年,嵩县将野生柴胡列入科研项目,对其特性、育苗、播种、管理、采收、加工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983年,嵩县在中国首次完成北柴胡野生变家种的试验,并取得成功。

1985年,中国药材公司将嵩县定为全国柴胡生产基地重点县。

生产情况

2011年,嵩县柴胡种植面积约3.6万亩,为河南省最大的柴胡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车村镇木植街乡,田湖、纸坊等乡镇也有零星种植。

产品荣誉

嵩县柴胡先后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洛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2004年12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嵩县柴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嵩县柴胡原产地域范围以河南省嵩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嵩县柴胡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嵩政文[2003]96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河南省嵩县闫庄乡大坪乡、饭坡乡、德亭乡、白河镇纸房镇何村乡九店乡木植街乡黄庄乡库区乡大章乡车村镇田湖镇旧县镇城关镇等1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土壤条件

土壤为黄棕壤土或棕壤土,pH值6.2至7.0,有机质≥1.2%,海拔260米至1500米。

(二)栽培管理

1.选种:选用上年成熟种子,亩播种量在2.5公斤至3.0公斤。

2.采收与加工:第二年9月至10月份采收,剪去须根,分等包装。

(三)品质特征

1.性状特征

主根粗壮,侧根少,色黄棕,气香味浓。

2.物理化学指标

芳香油≥1.20%,北柴胡皂≥1.0%。

专用标志使用

在嵩县柴胡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设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嵩县柴胡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机构提出申请,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嵩县柴胡“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参考资料

嵩县柴胡.国家知识产权局.2018-07-03

柴胡的栽培管理.河南日报.2018-07-03

洛阳柴胡,如何成为增收良药.洛阳日报.2018-07-03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