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纹篮子鱼(学名:Siganusvermiculatus(Valenciennes, 1835)),篮子鱼科篮子鱼属的一种鱼类。
形态特征
体呈长椭圆形,体较高而侧扁,标准体长为体高之1.9-2.2倍。头小。吻尖突,但不形成吻管。眼大,侧位。口小,前下位;下颌短于上颌,几被上颌所包;上下颌具细齿1列。体被小圆鳞,颊部前部具鳞;侧线上鳞列数17-26。背鳍单一,棘与软条之间无明显缺刻;尾鳍叉形。体侧上半为褐色,下半则为灰白色;并满布蠕纹,蠕纹间散布小黑点。头部为暗棕色,具明显的网状纹。尾鳍散布暗色黑斑。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自印度、斯里兰卡,东至东所罗门群岛,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等。中国台湾南部有产。
生活环境
主要栖息于汽水域之舄湖或面海珊瑚礁区之浅水域,偶可见于离数十公里海域。
生活习性
常成小群活动。杂食性,以藻类及小型附着性无脊椎动物为食。白天在水层中觅食,夜间则至底层休息。
危害
各鳍鳍棘尖锐且具毒腺,刺到使人感到剧痛。
主要价值
以手钓、拖网与围网均可捕获,全年皆产,但数量较少。一般以煮汤、烧烤较适宜。已可人工养殖。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蠕纹篮子鱼.www.neebe.cn.201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