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叶石仙桃(Pholidota missionariorum Gagnep.)是兰科石仙桃属植物,根状茎匍匐,常分枝,假鳞茎卵形,叶披针形,厚革质,花葶生于幼嫩的假鳞茎顶端,连同幼叶从靠近老假鳞茎基部的根状茎上发出,长 4-8厘米;总状花序具8-9朵花,花白色,带绿色或略有红晕,直径约5-6毫米,花期10-11月。分布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和云南省东南部(砚山县、麻栗坡县、屏边苗族自治县)。
形态特征
尖叶石仙桃的根状茎匍匐,常分枝,直径2-3毫米,密被鳞片状鞘,节上疏生根,通常相距0.5-1厘米生假鳞茎。假鳞茎卵形,长1-2厘米,宽6-10毫米,干后亮浅黄色,顶端生2叶。叶披针形,厚革质,长4-8厘米,宽6-10毫米,最宽部分一般在下部1/3处,先端长渐尖,上面中脉凹陷而一对侧脉明显凸出,背面3脉浮凸。花葶生于幼嫩的假鳞茎顶端,连同幼叶从靠近老假鳞茎基部的根状茎上发出,长4-8厘米。
总状花序具8-9朵花,花苞片卵形,长6-7毫米,在花期逐渐脱落。花梗和子房长4-5毫米,花白色,带绿色或略有红晕,直径约5-6毫米。中萼片卵形或宽卵形,长4-5毫米,宽2-2.5毫米,侧萼片与中萼片相似,略斜歪。花瓣椭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1.8毫米。唇瓣近宽长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具钝的短尖,边缘皱波状,基部略凹陷。
生长环境
尖叶石仙桃生长于海拔1100-1700米的林中树上或稍荫蔽的岩石上。
保护级别
尖叶石仙桃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的附录Ⅱ,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的近危(NT)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