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9年(1940年)3月15日,新四军第五支队在来安县夫子庙前广场召开县民代表大会,宣告来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任命郑伯川为县长。政府最初设立在青龙街,后因安全考虑迁移至张山集老油坊,继而迁至贾家圩子。在此期间,政府设立了多个工作部门,并建立了基层政权组织。
政府变迁
来安县抗日民主政府经历了多次变更。民国29年(1940年)8月,半塔一带的28乡成为淮南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的直属区,随后成立了直属区抗日民主政府。民国32年(1943年)1月,来安、六合、半塔镇三县抗日民主政府合并成来六办事处。民国33年(1944年)10月,来六办事处撤销,恢复来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民国34年(1945年)8月,随着日本侵略者的投降,政府机关迁入县城。民国35年(1946年)5月至6月,由于中国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进攻,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撤离至仰山集、半塔一带。7月底,大部分人员向苏北转移,留下一部分人继续在当地开展游击斗争。民国37年(1948年)9月,江淮一专署决定成立盱来嘉六县政府。民国38年(1949年)1月22日,来安县解放,新的人民政府在县城成立。
行政架构
来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其存在的时期内,不断调整和完善其行政架构。初期设有民政科、财政科、教育科、军事科、情报室、军法室等部门,后来增加了税务局、粮食局、稽征处、公学产款委员会等机构。此外,还建立了城区、水口、屯仓等多个区署和乡镇公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政府的工作机构和辖区范围有所变化。
抗日民主参议会
为了加强政权建设和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抗日,中共来安县委领导下的县参议会(又称抗日民主参议会)成立于民国29年(1940年)5月。参议会成员包括地方上的开明士绅和民主人士,冯子俞担任参议长,另有数位副参议长。然而,随着中共来安县委、县民主政府及其武装力量在民国35年(1946年)6月奉命北撤,该参议会随之解散。
参考资料
来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始末.万方数据.2024-11-08
血染的半塔 英勇的铁军.人民网.2024-11-08
来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来安县抗日民主政府.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