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登记是图书馆对新增加的文献以及文献收藏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的工作。
工作流程
入藏登记
文献登记通常按照入藏或注销的先后顺序进行,可以登记在空白本册上、卡片上或者计算机数据库中。每个文献都有一个独特的登记号,也称为入藏号或登录号。这种登记有助于掌握馆藏情况、预算经费、藏书清点和文献保管等工作。为了确保登记的准确性,应建立完善的登记制度,保持记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总括登记
总括登记是对同一时期、同一批次或根据单一凭证同时到达的文献进行的集中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日期、登记编号、文献来源、单据号码、种类数量、册数、金额、分类的数量和册数、个别登记的起始和结束编号以及备注等。通过总括登记,可以实时掌握整个馆藏的情况。
个别登记
个别登记是在总括登记之后,针对每一册文献进行的单独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日期、个别登记编号、文献名称、作者、出版商、版本、页数、单价、文献序号(如国际标准书号、专利号、标准号)以及总括登记号等。个别登记簿作为入藏文献的财产账簿,是核查文献入藏情况的重要依据。每份文献都有一个唯一的个别登记编号,这个编号通常会出现在登记簿、文献和主要目录卡片上。
注销登记
馆藏文献在发生遗失、损坏、剔除、寄存、调出等情况时,需要从总括登记簿、个别登记簿以及图书馆目录中注销。为此,通常需要制定统一的注销原则、方法、审批手续、工作程序和注意事项。注销登记的过程包括填写文献注销申请书,获得批准后,将申请书分发至相关部门并通知编目部门处理目录卡片,最终在个别登记簿上注销财产登记号。文献采访部门则根据注销文献申请书建立文献注销簿,其中包含日期、注销号码、名称、作者、登记号码、原价、注销原因、总注销号和备注等信息。在注销情况较少的单位,可以在总括登记簿和个别登记簿中标注注销情况,并在月末或年末进行统计。
期刊登记
期刊因其自身特点,图书馆需要进行现刊登记和过刊登记。现刊登记指的是当前期刊到馆后的登记,也称为记到登记。这是期刊管理的基础工作,应及时准确地登记,以利于期刊流通管理、参考咨询、催缺和装订工作的开展。现刊登记的项目包括刊名、刊期、卷号、期号、编辑单位、出版地点、创刊年月、停刊时间和备注等。过刊登记则是对已过期期刊合订成册或直接购买的合订本进行的财产登记。登记项目包括登记日期、登记号码、刊名、卷号、期号、出版年、价值、装订费、装帧形式和备注等。
其他文献登记
对于非纸质文献(如音像文献、机读文献、缩微文献)和特种文献(如专利文献、科技报告),图书馆的登记方式与图书期刊略有不同,尤其是在登记项目方面。例如,音像文献的特殊项目包括颜色、资料尺寸、播放时间、转速、附件、件数等。
目的意义
文献登记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新收集到馆的文献以及文献收藏的变化情况进行准确记录,能够帮助图书馆员更好地管理和维护馆藏资源,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参考资料
图书馆文献资料制度.豆丁网.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