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男,1931年生。植物生态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种群学和群落学研究。
个人简介
王伯荪,男,1931年生。植物生态学家,中山大学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 9 5 4年7 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学系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国生态学会理事,广东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编委等。1 9 9 0年1 0 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为植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植物生态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植物种群学》、《植物群落学进展》、《世界植被》、《城市生态》、《自然保护区概论》等研究生课程。作为主编出版有专著《植物群落学》(高教社,1987)、《植物种群学》,《海南岛热带林生物多样性及物种进化》(科学出版社,2005.12)、《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持续发展》(科学出版社,2002.6)、译著《植物群落排序》等。
王伯荪教授不仅在植物区系方面有广泛的研究和成就,在植物生态学,尤其在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学、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种群学和群落学等研究方面,在我国植物生态学领域也处于领先的地位。他主要从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种群学和群落学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森林优势植物种群特征,探讨种群年龄结构与种群动态和群落演替的关系,研究优势植物种群的种间关系,分布格局,生态位以及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演化,定量研究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边缘效应、生物量与生产力等,应用马尔柯夫链研究森林群落的线性演替系统和非线性演替系统。并对演替动态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南亚热带森林的演替模式;应用多元分析对南亚热带森林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和排序研究;同时,结合基本理论研究进行了取样技术和研究方法的研究。
20世纪8 0 年代以来已发表的研究论文达200余篇,在生态学领域,其论文和著作的引用率很高,具有很高的学术声望。植物是第一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因素。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植被中最为繁盛以及生物量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我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广,资源丰富,对全球植被和自然资源的现状和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王伯荪教授的研究,对更好地发挥植物群落应有的生态效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我的几位非常著名的老师——著名生态学家王伯荪教授.科学网.201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