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鹭江街道

鹭江街道是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下辖的一个街道。辖区东起斗西路、幸福路,南到大同路,西临滨海的鹭江道,北濒筼筜湖。面积2.55平方千米,人口65338人(2019年户籍人口),濒临大海,风景优美,是厦门重要的海运码头之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码头有6个,海上交通便利。

鹭江街道为明代“厦门城”所在。近代以来为厦门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辖区南部旧城区保留开元路等成片的骑楼街、竹树礼拜堂等。北部临湖一带规划为中央商务区(CBD)兴建高层写字楼群。

民国元年(1912年),属思明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厦西区。1958年,设鹭江街道,后改公社。1979年,复名鹭江街道。截至2020年6月,鹭江街道辖7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故宫路120号。

截至2011年末,辖区内有7家银行开设分行,6家金融保险机构设办事处。2018年,鹭江街道财政总收入24.65亿元,其中街道级收入1.15亿元。

建制沿革

清属嘉禾里二十一都。

民国元年(1912年),属思明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厦西区。

鹭江街道始建于1955年。

1958年设鹭江公社,

1964上更名东风公社,

1997年,面积0.3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道平、营平、开元上段、大井、大同市、新路、横竹、开元中段、打铁、鹭江、洪本、海滨、担水、开禾14个居委会。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清代辖5保。

民国三十五年(1947年)底,设10保。

1950年4月,改横竹、鹭江、打铁、开禾、营平、开元、厦禾、思北、大同9个街公所。

1954年底,并为厦禾、开禾、大同、打铁、鹭江、思北6个街政。

1955年3月,改街道,打铁、开禾分别并入鹭江、大同街道。

1956年6月,思北并入厦禾街道。

1958年6月,大同市并入鹭江街道。

1958年10月,鹭江、厦禾2个街道改公社。

1966年8月,鹭江、厦禾街道分别改名东风、延风公社。

1983年,厦禾街道置6个社区,19个居委会。

2000年,鹭江街道14个居委会并为营平、开元上段、鹭江、海滨、开禾、新路、大同7个社区;厦禾街道19个居委会并为厦禾、角尾、滨西、思北、开元下段、大同下段、双莲池、幸福故宫、小学路、西堤新村、湖西、禾祥西、白鹭苑共14个社区;同年6月,厦禾并入鹭江街道,21个社区并为营平、大同市、新路、鹭江、厦禾、白鹭苑、思北、幸福、双莲池、小学路、西堤、湖西、禾祥西13个社区。

2003年,鹭江街道并为7个社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鹭江街道辖7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故宫路120号。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鹭江街道户籍总人口5.41万人,城镇化率100%。另有流动人口2.09万人。“六普”总人口中,男性3.20万人,占48.9%;女性3.33万人,占51.1%;14岁以下0.84万人,占12.9%,15~64岁5.09万人,占78.0%;65岁以上0.60万人,占9.1%。总人口中,以汉族人口为主,达6.44万人,占98.6%,另有、回、满、土家等22个少数民族,共884人,占1.4%;其中畲族35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0.2%;回族307人,占34.7%;满族45人,占5.1%。2011年,人口出生率7.1‰,人口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率0.2‰。

2021年5月24日,思明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截至2018年末,鹭江街道户籍人口为63275人。截至2019年末,鹭江街道户籍人口为6533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鹭江街道财政收入8.82亿元,同比增长16.8%。

2018年,鹭江街道财政总收入24.65亿元,其中街道级收入1.15亿元。

工业

2011年,鹭江街道工业总产值16.0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64亿元,同比增长10%。

商业

鹭江街道有消费购物中心,有音响、手机、服饰、茶酒、闽台美食一条街,知名老农贸市场第八市场。

截至2011年末,鹭江街道有商会20多个,商家2000多家,职工万人。定期举办购物节。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鹭江街道有7家银行开设分行,6家金融保险机构设办事处。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鹭江街道有文化场所5000平方米。文艺团体15个,会员2000个;图书室8个,1500平方米,藏书1.50万册;剧场1个。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鹭江街道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近2000人,专任教师近200人;小学4所,在校生3000人,专任教师近20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100人,专任教师30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主要学校有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创办于1953年,省一级达标校。厦禾校区初中部29个教学班,在校生1300多名,教职工约150名。另有民立小学,系省首批重点小学之一。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鹭江街道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所、二级医院1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1所。主要医院眼科中心、厦门新开元医院。第一医院鹭江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与院本部实现信息联网,双向转诊。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鹭江街道有体育场地8个,体育指导员78名,街道、社区活动室配健身器材。每2年举办社区运动会,每年举办迎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社区长跑。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0%。

社会保障

2011年,鹭江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518户,人数1万人,低保金187万元、月人均185.9元,同比分别增长22%、2%;救助32人次,支出1.28万元,同比增长3%。保障性住房350份,限价房114户。医疗救助90人次,救助金31.60万元,安康助学26人次、9.60万元。

截至2011年末,鹭江街道有社区服务设施78个,其中服务中心1个、服务站7个。

2011年,鹭江街道就业3199人,失业再就业2554名,就业困难再就业801人,登记失业1493人,3户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

2011年,鹭江街道城乡养老保险179人,享受养老待遇112人。全民医保333人、医保补助198人。就业补贴2996人、1407.28万元。

风景名胜

厦门市总工会旧址

厦门市总工会旧址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大同路土堆巷68号,是大革命时期厦门总工会的机关所在地。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24日,厦门总工会成立大会召开。大会一致通过了《工会章程》,选举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5名,其中罗扬才任委员长、杨世宁任副委员长,吴世华任秘书长。

该旧址是一座红色欧式建筑,已有百年历史,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和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昭惠宫

昭惠宫坐落于鹭江街道鹭江道社区本部街158号,是同安丙洲陈氏家族在厦门市的宗祠。

昭惠宫前身是供奉“广泽尊王”的海边小庙。明末清初,伴随洪本部军事码头而建,是洪本部古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内仍存有《增修洪本部路头告示》残碑一方。根据碑记,昭惠庙应当早在洪旭驻守洪本部之前就已存在,而其庙口当年就是郑成功北洋水师泊船之处。

乾隆,陈氏族人分丙洲昭应宫香火至此,并扩大建筑规模,祭祀“开彰圣王”陈元光,更名昭惠宫。

老剧场文化公园

老剧场文化公园位于鹭江街道片区大元路上,这条路是厦门市最早的马路之一,也是最短的马路之一。公园是2014年在鹭江剧场原址上建成的,因此名为“老剧场”。鹭江剧场始建于1942年,曾经是厦门的文化地标。 

老剧场文化公园内许多造景、装饰都是旧物利用,所以有人说,这座公园留住了城市的根和魂。公园里有很多“老剧场”痕迹,多个角落可以看到模仿胶片打造的橱窗,里面装着老旧摄像机、脸谱、快板、铜锣、扇子等。公园正中央有一座标志性雕塑,叫“放映电影的人”,是一座形似电影胶片的文化墙,上面有许多电影宣传照,如《唐伯虎点秋香》《卧虎藏龙》《秋菊打官司》等。

厦门一等邮局

清代厦门一等邮局创建于1897年,大清光绪二十三年,称大清厦门邮政,1914年改设厦门一等邮局, 2004年11月列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厦门局表示,百年邮局是中国近现代邮政发展的活化石,从它的身上看到到历史荣辱兴衰,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学习意义。

地理环境

鹭江街道位于厦门市市区西南部,临鹭江,濒海。面积2.5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7896人(2004年)。辖营平、大同市、鹭江道、厦禾、双莲池、小学、禾祥西7个社区。境内有开元、大同、鹭江、厦禾等主干街路,鹭江沿岸分布6个码头。东起斗西路、幸福路,南沿大同路直至海滨,西临鹭江道、龙船礁的滨海地带,北濒筼筜湖畔和同益码头,新旧城区兼容。600多年前,现鹭江街道位置上始建“厦门城”,辖内的思北片区那时是一个小岛,名叫“浮屿”,一直是名流荟萃、富商聚首之地,是厦门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位置境域

鹭江街道地处厦门市西南,东、东南以斗西路邻开元街道,南、西南以大同路接中华街道;西、西北隔鹭江望鼓浪屿,北、东北以湖滨南路连筼筜街道。街道办事处驻故宫路120号,距区政府驻地1.6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7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5千米,街道行政区域面积2.55平方千米。

气候

鹭江街道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长年气温较高,雨量充沛。按四季候温划分,春季84天,夏季178天,秋季103天,长夏无冬,春秋相连。受海风影响,夏季基本无酷暑,日最高气温≥35℃的,每年平均仅5天。每年平均最低气温12℃,雨量多,温度适中,雨日少。

荣誉称号

鹭江街道曾被评为省体育先进街道、市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含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