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后棱蛇(学名:Opisthotropis andersonii),又称安德森溪蛇或安德森山龙蛇,为游蛇科后棱蛇属的爬行纲,是中国的特有种。一度被认为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有种,现被发现分布于香港和广东省少数地方,以及越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香港。种名andersonii是为了纪念苏格兰爬行动物界家约翰·安德森,他对爬行动物学的贡献卓著。
形态特征
香港后棱蛇背部呈黑橄榄色,腹部为白色,下颌和下唇为褐色。头部短而宽,扁平,具有一个前额鳞片和一对下颌鳞片。背鳞呈17行,颈部光滑,中部微龙鳞,尾部强龙鳞。成年香港后棱蛇的总长度(包括尾巴)为38-46厘米(15-18英寸),尾巴占总长度的15-20%。
栖息环境
香港后棱蛇是一种罕见物种,常栖息于海拔300米至900米的山上森林和淡水沼泽地。
保护措施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