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大理石像。来自中国北部,河北省,韩翠村,崇光寺,隋朝,西元585年。

佛像中国化

尽管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但是佛教是外来宗教,其宗教教义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有时会发生冲突。佛像经常与中国的图案相结合,反映出佛教的适应性和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历史

西元4世纪到14世纪的大部份中国雕像都 是佛像。隋朝(西元589-618年)的两代皇帝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据史料记载,他们曾创造和修复了许多佛像。这尊阿弥陀佛大理石像(又被称为西方极乐世界的佛陀)就是其中的一件作品。根据莲花基座上的铭文可知,这尊大佛於开皇5年(西元585年)被供奉在河北省韩翠村的崇光寺。佛像的双手已经丢失,但是右手臂可以向上抬升,手掌向外做出保证的手势(佛语中的施无畏印,abhaya mudra)。左手位置较低,做出慷慨大方的手势(佛语中的与愿印,varada mudra)。阿弥陀佛大理石像外形非常坚固,佛衣有非常平整的褶皱,具备隋朝佛像的典型特徵。

存放地点

阿弥陀佛大理石像最初由一尊较小的站立菩萨(得道圣人)陪伴,现 在存於东京国家博物馆(Tokyo National Museum)。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