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刺毛天胡荽

刺毛天胡荽(学名:Hydrocotyle setulosa Hayata),又称阿里山天胡荽,属于五加科天胡荽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四川、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生长于湿润的路旁、草地、沟边及林下。

形态特征

刺毛天胡荽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7-35厘米,节上生根。茎匍匐,嫩枝直立,被褐色柔毛覆盖。

叶肾形至心形,长2-4厘米,宽4.5-7.5厘米,5浅裂至基部的1/3-1/2,中间裂片略呈三角形,基部阔1-1.8厘米,顶端钝或渐尖,两侧裂片几乎成水平开展,边缘有锯齿,齿端有短刺毛,基部弯缺处开展呈弧形,两面疏生柔毛;掌状叶脉5条,自基部伸达顶端;叶柄长3-18厘米,被紫褐色柔毛;托叶卵形,膜质,有紫红色斑纹。伞形花序单生,花序梗长2-3厘米,有向下反曲的柔毛,花多数,花柄短,长1毫米,密集成头状。

果实心状圆形,长1.6-2毫米,宽2-2.1毫米,两侧扁压,中棱及侧棱隆起,幼时表面草绿色,成熟后紫红色至紫黑色;果柄长约1毫米。花果期7-8月。

繁殖与化学成分

刺毛天胡荽通过越年的匍匐茎和种子进行繁殖。

3月份在草坪萌发前,越冬的老根和匍匐茎开始萌芽,茎细长而匍匐,与草坪匍匐茎交织混生。节间的长度常与草坪的密度相关,草坪密茂则节间较长,节节长根。叶互生,圆形或肾形,不裂或5—7掌状浅裂,叶柄的长度也常和草坪的厚度有关,叶面始终在草坪之上。

4月中旬即有伞形花序腋生,有小花10—20朵,花梗近等长,均生于花轴的顶端,略呈球状,花白色。随着匍匐茎的生长,每叶均有1花序梗,其长度也与草坪的密度厚度有关,花序始终与草坪等高。天胡荽的年生长量约为30—50叶。

5月下旬即有种子成熟,直至11月均有种子陆续落地。果实成熟时两瓣分离,仅其上端连着中轴而成为2个分果,属双悬果,双悬果肾形,悬果片近半圆形,长约1.3毫米,宽1.1毫米,两侧扁,背面拱圆,背上有1条纵向细脊棱,两侧面中各有1条纵向弧形脊棱,果实顶端钝尖,果皮淡黄色或黄绿色,表面平滑无毛,密布红色斑点,接合面平直。果内含种子1粒。种子成熟后入土休眠,休眠期长短不一,实生苗于3月中、下旬出现,出苗高峰期4—5月,第二小高峰在9月份。

刺毛天胡荽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成分如槲皮素、槲皮素-3-半乳糖苷、异鼠李素以及槲皮素-3-O-β-D-(6-咖啡酰半乳糖苷)。此外,还含有木质体成分左旋芝麻素和鼠体成分豆甾醇。值得注意的是,刺毛天胡荽不含香豆精。

主要价值

食用

刺毛天胡荽的全棵植物均可食用,可以制成生菜或加盐腌渍成酱菜。

药用

刺毛天胡荽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小儿胎热、喉痛、目翳、黄疸、赤白痢、疔疮、跌打瘀肿等症状。

参考资料

刺毛天胡荽介绍.中华园林网.2024-09-04

【植物界全系列】伞形目—五加科(三):常春藤.搜狐网.2024-09-04

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科普系列四百九十九.狼山风景区 .2024-09-04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