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开普勒47

开普勒47(Kepler-47)是一个位于天鹅座联星系统,距离地球约4900光年。该系统包含至少两颗太阳系外行星,这些行星同时环绕两颗恒星,形成了一个环绕双星的多行星系统。这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的环绕双星的多行星系统。系统中最外层的行星是一颗气体气态巨行星,位于恒星的居住区内。由于大多数恒星都是双星,发现在这样的系统中可以形成多行星系统,对之前的行星形成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2012年,由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Jerome Orosz领导的一组天文学家,包括来自以色列台拉维夫大学的天文学家,通过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这个行星系统。2013年11月,宣布在行星b和c之间存在第三颗行星Kepler-47d的证据。后续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凌日数据分析确认了Kepler-47d的存在。

恒星系统

开普勒47是由半径稍小于太阳的开普勒47A和半径只有太阳三分之一的开普勒47B组成。系统轨道半长轴0.0836天文单位(1250万公里),周期7.45日。

开普勒47A的半径和质量与太阳大致相等,但光度只有太阳的84%,金属量也是较太阳低的[Fe/H]=-0.25。表面温度是5636 K。开普勒47B的半径和质量只有太阳的三分之一,光度只有太阳的1.4%,表面温度3357 K。

行星系统

2012年,美国航空航天局以色列台拉维夫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利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开普勒47系统中的两颗行星。

这两颗行星命名为开普勒47b和开普勒47c,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首次在联星系统中发现多颗环联星运转行星。最外侧的行星是位于恒星适居带的气体气态巨行星。因为联星系统占大多数,这个多行星系统的发现会对行星形成理论造成影响。

开普勒47b

在较内侧公转的开普勒47b是气体巨行星,半径大约是地球的3倍,是以凌日法发现最小的行星之一。它的质量大约是木星的2.7倍以下,且与母恒星距离是小于水星太阳距离的0.3天文单位,公转周期约50日。该行星一般认为受到恒星加热,使甲烷分解并造成表面高温。目前尚无法确定是否有卫星存在,并且因为太过靠近母恒星,被认为不适合生命存在。

开普勒47c

在较外侧的开普勒47c位于母恒星的适居带,质量是木星的17倍以下,半径大约是地球的4.6倍,较海王星大,和母恒星距离与日地距离相当,公转周期303日。虽然一般假设开普勒47c并不适合生命生存,开普勒47c的体积仍被认为能让有水蒸气云的浓厚大气层存在。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