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四川乐山人,1990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师从赵惠敏教授学习声乐,毕业分配到海淀区文化局工作,兼任北京民族之星艺术团首席女高音。
陈燕是声乐界一代宗师楼乾贵的衣钵传人,个人演唱风格鲜明,被音乐评论界称为“凄美风”“凄美派歌唱家”“凄美唱腔”。陈燕先后跟随声乐界“姐妹花” ——原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庆闰、原中央歌剧院艺术指导赵启雄研习声乐艺术。陈燕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曾活跃于首都舞台,多次与杨洪基、刘秉义、耿莲凤、罗天婵、郑咏等歌唱家联袂演出。
2008年,陈燕录制首张个人演唱专辑《寻找失落的凄美》,专辑由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2009年陈燕重返舞台,在家乡乐山举办《乐山声琴音乐会》。2010年6月《寻找失落的凄美—陈燕专辑》发布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2010年8月,陈燕举办《回望故乡—陈燕专场音乐会》。2010年11月,陈燕应邀演唱诗人汪国真谱写的《娲皇宫》及其他歌曲,被媒体称为“跨界合作”。
人物经历
1990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师从赵惠敏教授学习声乐,毕业分配到海淀区文化局工作,兼任北京民族之星艺术团首席女高音。二十余年来,师从歌唱家楼乾贵追求声乐艺术,逐步形成个性鲜明的演唱风格,被音乐评论界称为“凄美风”、“凄美派歌唱家”、“凄美唱腔”。
2009年重返舞台,在家乡乐山举办《乐山声琴音乐会》。
2010年6月《寻找失落的凄美—陈燕专辑》发布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
2010年8月举办《回望故乡—陈燕专场音乐会》。
创作特点
“凄美”风格首先是陈燕的歌声特色。陈燕的歌声委婉、清亮、悠远,哀而不伤,怨而不争,因其独特的音质、音色以及在高低音间滑落与拔高的婉转、流畅和华美,常使听者有青天一碧、万里无云之感,但仔细去听、用心去品,又会使听者从内心深处萌生出淡淡的忧伤和莫名的惆怅。即使不听歌词,只听她的歌声,就会有一种凄婉的感觉。
“凄美”风格又是陈燕对人生大美境界的理解。《陈燕专辑》对“凄美”二字有这样的解读:凄美是在艰辛中微笑的父母,凄美是在秋日里凋零的果树。凄美是鲜血染红的小花,凄美是永不翻身的大坝。凄美是没有尽头的等待,凄美是无人知晓的担待。凄美是升华的悲哀,凄美是生命的无奈。五千年苦难而不愿离散,我们守候梦中的故园。
主要成就
2008年录制首张个人演唱专辑《寻找失落的凄美》,专辑由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得到良好社会反响。
陈燕版本的《梧桐树》、《绒花》、《母亲教我的歌》等歌曲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歌曲意境和内涵的演绎。担任北京民族之星艺术团首席女高音期间,多次与杨洪基、刘秉义、耿莲凤、罗天婵、郑咏等歌唱家联袂演出。
2010年11月,陈燕应邀演唱诗人汪国真谱写的《娲皇宫》及其他歌曲,被媒体称为“跨界合作”。
人物评价
吴其辉:陈燕在扎实美声唱法功底的基础上,追求返璞归真的自由歌唱境界。陈燕声音柔美、干净,具有世界一流女高音的音质。陈燕在高音区的表现力丰富,有色彩,还很自然。
乔建中:生活中追求最普通,艺术上追求高境界。
参考资料
咪咕音乐网_放肆听·趣玩乐.咪咕音乐网.2024-03-28
陈燕回乡参演新年音乐会 乐山之春交响连演两场.新浪娱乐.2024-03-28
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网.2024-03-28
陈燕沉淀十八年重返舞台 京城再刮“凄美风”.北方网.2024-03-28
楼氏传人演绎凄美理念 陈燕沉淀十八年重返舞台.搜狐娱乐.2024-03-28
歌唱家陈燕从教34年歌声献同行.今日头条.202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