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窗异草》三编十二卷,共收短篇文言小说一百三十八篇,作者署名为长白浩歌子。此书叙述的多是明末清初的见闻,文字隽爽,在诸多仿《耳中人》的作品中成就较高。今存申报馆本和《笔记小说大观》本。申报馆本是目前所见到最早的本子,原题“长白浩歌子著,武林袁枚续评,关中柳桥居士重订”,三编卷首题“光绪丁丑(1877)夏日申报馆印”。
《萤窗异草》是清代文言文短篇传奇小说集。一名《聊斋剩稿》。分初编、二编、三编,各四卷,共十二卷。题“长白浩歌子著,武林随园老人续评,关中柳桥居士重订”。成书于清乾隆。
该作品有长篇幅的传奇体小说,也有短小的笔记体小说,文笔细致,情节曲折,极富想象力。受蒲松龄《耳中人》影响,多有人与花妖狐魅幻化者相恋的情节,描写男女恋情的作品比重较大,也有淫秽等芜杂的内容,但仍不失为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
内容简介
此书是一部模仿《耳中人》的作品。内容多为描写男女之间爱情。其中既有纯洁、健康的爱情故事,也有淫秽色情的描写。如《桃叶仙》写人与狐的恋爱与婚姻,《梁少梅》写人与鬼相爱,得到群狐的帮助。尤以《宜织》为最,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青年柳家宝与狐女宜织之间纯真的爱情,以及为争取结成美满姻缘而经历的种种曲折过程。还有《假鬼》写一穷苦少女,为生活所迫,至大道旁的古冢里装鬼,吓唬过往行人丢下钱财,聊以度日,《银筝》写一美貌女子为保全自己,毁容装疯,满身污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黄》辛辣地讽刺了一个谄无耻的马屁鬼,暴露了封建官吏的。另也有些充满劝善惩恶封建说教的故事。
版本信息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残抄本;清光绪上海市“申报馆丛书”排印本,藏上海辞书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漱芳润斋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石印本。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8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88年齐鲁书社“清代笔记小说丛刊”、1989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上海“申报馆丛书”排印本,199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排印本,1995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笔记小说大观》影印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
人物介绍
《痴狐》中,柔美的痴狐本是一位连姓氏都记不得的田家少女,被年近六旬的乡绅吴公看中,娶做妾室。痴狐天生有些憨气,连床私情都不知避讳,四处向人诉说,故被其他姬妾冠以“痴狐”的绰号。但她对待丈夫吴公却百般的用心体贴:“公丰于,晨起多见扰乱,女蓄盂水于枕畔,以香口温而梳理之;公俭于肌,重犹憎坚硬,女铺新絮于榻上,以柔肌转而昵就之。公饮,则茗必亲尝;公食,则肉皆经箸;公坐,则以掌抚其席;公行,则以腕持其腋;公喜,则无戚戚之容;公怒,愈有蔼蔼之色。”吴公病重将死之际,痴狐服下鸩毒自尽身亡,“愿先行,为公驱狐属于地下”,与吴公同日而死,同穴而葬,其贞烈痴情程度令人叹息不已。
在《卢京》中,作者热情颂扬了优伶少女卢京的款款深情。卢京在京都演出时,一候选的穷孝廉看过她精湛的演出后十分着迷,日日携百钱来看她唱戏,被人称为“戏痴”。浩歌子极力谱写孝廉痴迷卢京时的情状:“卢出则翘首以观,卢入则曲肱以卧……场上一颦,孝廉亦为之一颦,场上一笑,孝廉亦为之一笑,虽诸伶纷沓盈场,而精神有所专注。耳之所闻,非卢若无闻也;目之所见,非卢若无见也。或问所演何剧,则答曰:“予乌能知!”孝廉的痴情痴迷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卢京的痴情却比孝廉更胜一筹。当卢京发现孝廉对她如此钟情有加后,“竟弃其业,席卷所有归孝廉,见即泣拜于地,请为仆。”此后卢京无怨无悔的精心侍奉孝廉的衣食起居长达十年之久,又出巨资为孝廉奔走选官,只为“酬知己”,拒不接受孝廉的任何回报。孝廉病卒后,卢京终身不嫁,只以教歌为活。
作品特点
主题思想
首先,长白浩歌子具有比较进步的女性观,这在封建社会尤其难得。如本文第一节所讲的,作者塑造了不少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作者看到并真实地反映了女性悲惨的命运,肯定了女性的坚强和勇敢,对她们寄予同情和赞扬最重要的是,长白浩歌子笔下的女性是独立的、有尊严的,不是以男性附属者的面目出现。
其次是作者在书中表达了一种比较进步的爱情观:作者重视真情、真诚和忠贞,而否定嫌贫爱富的思想,反对婚姻的金钱交换和门户之见。如《郎十八》《苦节》《绿绮》和《秦吉了》等等:《绿绮》写一个秀才和狐女的自由恋爱,他们力排众议、坚持真情,皿然人狐异类,遭乡邻议论,但他们却过得很甜蜜;《秦吉了》写一个富家公子和脾女的曲折爱情,历经磨难终成美眷。
艺术特色
《萤窗异草》颇得《聊斋》的神韵,具有浪漫色彩,想象也颇为丰富;在艺术创作手法上,高于曾衍东和纪昀。长白浩歌子为文颇具匠心、善于构造;运笔入微、剪裁得当。尤其是其中叙事曲微,谈狐说怪,类似唐传奇的阜、章,极肖《聊斋》,“虽不脱《聊斋》臼,却也颇得留仙的神韵”。小说中的情节,曲折多变,往往出人意表,如《定州狱》、《缝裳女》和《瓢下贼》等等。
作品影响
《萤窗异草》与另一部文言小说集《夜潭随录》,被誉为清代满族文言小说的“双璧”,在中国文言小说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出版历史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残抄本;清光绪上海市“申报馆丛书”排印本,藏上海辞书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漱芳润斋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石印本。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8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88年齐鲁书社“清代笔记小说丛刊”、1989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上海“申报馆丛书”排印本,199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排印本,1995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笔记小说大观》影印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
乾隆至光绪间以手抄本流传,最早光绪初上海申报馆刊印,风行一时。另有民国间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1985年9月山东齐鲁书社把《萤窗异草》作为清代笔记小说丛刊系列书之一,铅印出版了以申报馆本为校本的刘连庾校点本。卷首有光绪二年(1870)梅鹤山人序文。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大致上有两种说法。一据《八旗艺文编目》,说该书为乾隆时代作品,作者是庆兰;一始于平步青,说该书为光绪初年作品,是申报馆文人的假托之作。
庆兰
庆兰字似村,满洲镶黄旗人,原姓章佳氏,是尹文端公继善的第六子。庆兰大约生于爱新觉罗·弘历元年(1736),至迟卒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他虽然生于贵育之家,却性情恬谈,不慕功名,耽吟咏,好风雅。乾隆十九年(1754),在章佳·尹继善督理南河时,庆兰与袁枚相识于袁浦署中。在此后的数十年中,两人诗酒唱和,过从甚密。庆兰博学多才,曾经乾隆殿试,颇受称赏,然终身未仕。有《绚春园诗钞》。从庆兰的经历、志趣和文学素养等情况看,他是有可能成为《萤窗异草》的作者的。然而没有佐证支持此说。戴不凡在《小说见闻录》中讲到了题作《聊斋剩稿》的稿本,从其篇目和内容来看,正是《萤窗异草》。“纸已敝败,盖不知已经过多少人阅读使然。有因使用指甲翻书而抓破纸张缺字缺句者,有被人揭去半页者,其阙文又有经人用元书纸衬贴补全又复脱落者。就纸色而观,当不晚于爱新觉罗·弘历。”或许从乾隆末到光绪初,《萤窗异草》只是以手写本的形式被人们辗转传阅,影响并不广,到光绪初申报馆印行之后,它才风行一时。
平步青
平步青《霞外屑》卷六:“(《萤窗异草》)二编卷三《痴狐》条,仿留仙《小翠》为之,而云同郡吴公(戊辰进士)太仆卿之宠姬也,与杜一鸣云嘉靖五年进士,题名碑皆无其人。据“同郡”二字,则必非尹似村所作明矣。不特袁评附会,所载会稽郡马中骥(庐州参将),死张献忠难;康熙戊子文安县戴敬宸登进士;固安县王立壬申、癸酉连捷;许皋鹤太史姓册封泰国副使,溺于海;马太史介庵典楚试诸条,皆子虚乌有,事无可征。盖即馆中黎邱为之。观二编、三编接踵嗣出,以齐学裘之《见闻随笔》、《续笔》为劣,借此思驾其上也……”或许因作者署名为“长白”浩歌子,故附会以与《子不语》作者袁枚相过从的尹庆兰,并原题王士祯评语(《聊斋剩稿》稿)亦改为袁枚评语。
参考资料
萤窗异草 (豆瓣).豆瓣.20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