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伊希特万格(1884年7月7日-1958年12月21日),德国犹太裔小说家和剧作家,慕尼黑出生。他在慕尼黑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学习语文学、哲学和人类学。作为魏玛德国文学界的重要人物,他对包括剧作家贝尔托·布莱希特在内的同时代人产生了影响。福伊希特万格的犹太信仰和对纳粹党的激烈批评,使得他在阿道夫·希特勒1933年1月成为德国总理后成为政府迫害的目标。在短暂在法国被拘留和从欧洲大陆惊险逃脱之后,他在美国获得了庇护,并于1958年在那里去世。
人物经历
福伊希特万格在中学时期就尝试写作,并获得了奖项。
1903年,他在慕尼黑的威廉斯高中通过了高中毕业考试。随后在慕尼黑和柏林学习历史、哲学和德国语言学,并在1907年在弗朗西斯·蒙克的指导下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成为了一名戏剧评论家,并于1908年创办了文化杂志《德·施皮格尔》。
1912年,他娶了一位犹太商人的女儿玛尔塔·勒夫勒。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德国联邦国防军服役,但因健康原因提前获释。
1916年,他出版了一部以约瑟夫·苏斯·奥本海默的故事为基础的戏剧。福伊希特万格很快成为文学界的一名重要人物,年轻的贝尔托·布莱希特也主动找到了他,两人合作起草了布莱希特早期作品《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二世的生活》。福伊希特万格是最早制作反对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宣传的人之一,他的作品《成功》和《奥佩曼家族》成为了《候诊室》三部曲的前两部作品,他成为了反对第三帝国的杰出发言人。
1940年,他完成了《候诊室》三部曲的第三部小说《流亡》。
1943年,福伊希特万格在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帕利塞兹购买了维拉奥罗拉,他在那里继续写作,直到1958年去世。
1944年,他在纽约共同创办了出版社奥罗拉-费希特万格。
主要作品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丑陋的女公爵马格雷特·毛尔塔施》(1923)写14世纪一个才智出众而容貌丑陋的女公爵的悲剧。
长篇历史小说《犹太人徐斯》(1925)曾引起广泛注意。在希特勒统治时期,他的创作都以反法西斯主义为主题,所写的历史小说也都借古喻今。
1936年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伪皇尼禄》,影射阿道夫·希特勒一伙,预言他们将遭到可耻的下场。
这时期写的历史小说《约瑟夫斯》三部曲,包括《犹太人的战争》(1932)、《儿子们》(1935)和《这一天即将到来》(1942),写犹太血统的罗马史学家约瑟夫斯·弗拉维乌斯的故事,激励人民反抗希特勒的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历史小说多以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文化名人的斗争生活为题材。
他在逝世前两年还发表了长篇小说《托莱多的犹太女人》(1955)和《耶弗他和他的女儿》(1957)。
福伊希特万格描写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候车室》三部曲,包括《成功》(1930)、《奥倍曼兄妹》(1933)和《流亡》(1942),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个人生活
福伊希特万格,出生于一个犹太工厂主家庭,是九个兄弟姐妹中最大的一个。他的犹太祖先来自中弗兰肯的费希特万根市,他的祖父埃尔坎于19世纪中期搬到了慕尼黑。父亲是正统犹太人植物黄油制造商西格蒙德·福伊希特万格,母亲是约翰娜(婚前姓埃德加·博登海默)。他的两个兄弟,马丁和路德维希·福伊希特万格,也成为了作家,而路德维希的儿子是居住在伦敦的历史学家埃德加·福伊希特万格(1924年出生)。他的两个姐妹在纳粹党崛起后定居在巴勒斯坦,其中一人在集中营中被杀害,另一人定居在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