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风亭位于山东省蓬莱区丹崖山上的蓬莱阁西侧,也被称为“海市亭”。这座亭子最初建造的目的在于观赏海市蜃楼。
历史沿革
避风亭始建于明朝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其设计独特,面向北方的大海,坐落在陡峭的悬崖边缘。尽管外部风势强劲,但在亭内却感受不到任何风的存在。这一现象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原因。事实上,亭子北面的城墙高达亭子的一半,且呈弧形,使得北风经过城墙时形成的气流向上急升,越过亭顶后向南方吹去,从而导致亭内无法感受到外界的风。此外,亭子的东、西、南三面均设有墙壁,仅北面开放了门窗,这也有助于防止空气流通。避风亭内的石刻作品《观海市诗》,由明代登莱巡抚袁可立所作,是研究海市蜃楼的重要文献资料。
结构特点
避风亭是一座独特的建筑,其坐南朝北,面临浩瀚的大海,矗立在险峻的悬崖边。亭子的三面没有窗户,而面向海洋的北面则全部敞开。这种建筑设计使得即使外风猛烈,亭内也不会受到干扰。
参考资料
避风亭旅游.新浪旅游.2024-10-31
【寻忆登州】神奇的避风亭.微信公众号.2024-10-31
避风亭.博雅旅游分享网.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