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膝离断假肢

膝离断假肢(knee-disarticulation 假体)是膝关节离断、大腿长残肢(残肢长度大于80%,距膝间隙上8cm以内)和小腿短残肢(残肢长度小于30%,距膝间隙下5cm以内)截肢患者的人造肢体,属于人体下肢假肢的一种。

膝离断假肢用于下肢膝关节离断或改进型踝部截肢后的补偿,可装饰和代替膝、踝、足等部位的部分功能。其基本原理为通过膝关节手动锁或承重自锁的功能,稳定人体,实现承重和站立;通过液压、气压或智能控制的原理,提供伸展压力,在人体步行时代偿股四头肌带动小腿向前摆动,尽量恢复残肢的正常步态。基本组成一般包括假足、踝关节、小腿部分、膝铰链或膝关节、接受腔等。膝离断假肢可分为传统膝离断假肢和现代膝离断假肢,现代膝离断假肢按照结构可分为壳式膝离断假肢、骨骼式膝离断假肢。

适用人群

膝离断假肢适用于膝关节离断、大腿长残肢(残肢长度大于80%,距膝间隙上8cm以内)和小腿短残肢(残肢长度小于30%,距膝间隙下5cm以内)患者。

基本原理

膝离断假肢基于其重要组成部件膝关节的控制作用:①通过膝关节手动锁或承重自锁的功能,稳定人体,实现承重和站立。②通过液压、气压或智能控制的原理,提供伸展压力,在人体步行时代偿股四头肌带动小腿向前摆动,尽量恢复残肢的正常步态。

基本功能

用于下肢膝关节离断或改进型踝部截肢后的补偿,可装饰和代替膝、踝、足等部位的部分功能。

基本组成

基本组成一般包括假足、踝关节、小腿部分、膝铰链或膝关节、接受腔等。

主要分类

因为人在行走及其他活动中对膝关节运动性能的要求是多方面且十分复杂,故膝关节是人造关节结构品种最多的。膝离断假肢可分为传统膝离断假肢和现代膝离断假肢,现代膝离断假肢按照结构可分为壳式膝离断假肢、骨骼式膝离断假肢。

传统膝离断假肢

一般采用皮革制作接受腔,前面开口系带子,膝关节为侧方膝关节铰链,该假肢悬吊性能良好,但外观不佳,而且笨重。

现代膝离断假肢

按照结构可分为壳式膝离断假肢和骨骼式膝离断假肢。优点是:①采用残肢末端承重,这样的设计比采用坐骨结承重(大腿假肢)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②因髋部肌肉较完整,具有较长的力臂。故残肢支配假肢的功能较好。

壳式膝离断假肢

接受腔一般采用木材制作,膝关节一般采用带横轴式膝关节铰链结构。

骨骼式膝离断假肢

接受腔一般采用双层全接触式结构设计,膝关节一般采用四连杆结构,并具有自身悬吊功能。

历史发展

假肢有着悠久的历史。1858年意大利出土了一条公元300年左右的膝上假肢。这条假肢主要是由木材制成,用皮革、青铜和铁加固。历史证明,战争可以推动截肢技术、假肢学及截肢者康复事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千上万的截肢者促使假肢制造成为一个行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众多截肢者对假肢功能进一步提高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使假肢制造从一门古老的传统手艺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与许多工程学科(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力学、高分子材料等)相结合的学科,成为截肢者康复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

下肢假肢.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3-20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