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褐斑病
凤仙花褐斑病是一种主要影响凤仙花叶片的疾病。病菌在锐齿凤仙花病残体及土壤植物碎片上过冬,次年通过风雨传播。在高温多雨的季节,这种病容易发生。
形态特征
凤仙花褐斑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最初,叶面上会出现浅黄褐色的小点,随后这些点会扩大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中心变为淡褐色,边缘呈褐色,且有不明显的轮纹。如果感染严重,病斑可能会连接在一起,导致整个叶片变褐枯黄,最终可能导致植株死亡。
病原
凤仙花褐斑病的病原菌为Cercospora fukushiana (Matsuura)。
传染途径
病菌在凤仙花病残体及土壤植物碎片上越冬。翌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风雨飞散传播。
发生条件
高温多雨的季节,易于发病。
防治方法
为了预防凤仙花褐斑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种植选择:凤仙花喜欢肥沃的砂质壤土,不耐涝。因此,种植时应选用砂质壤土,以便于排水。对于盆栽凤仙花,雨后要及时倒盆,防止积水。
2. 清除病源:秋季结束时,应将患病的叶子和植株集中销毁,以减少来年的传染源。
3.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的药剂包括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300-600倍,50%甲基硫菌灵稀释1000倍,以及75%百菌清稀释1000倍。
参考资料
云南园林花卉作物病原真菌名录.百度学术搜索.2024-10-25
凤仙花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方法.百度学术搜索.2024-10-25
一种用于防治凤仙花褐斑病的药剂.百度学术搜索.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