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杨明权

杨明权(男,苗族)是贵州省兴义市顶效镇绿化村的村委会主任。1980年8月,他被评为全省先进教育工作者。从1981年至2002年,杨明权每年都被评为乡(镇)和县(市)优秀人大代表。

个人简介

1980年8月,杨明权被评选为全省先进教育工作者;从1981年至2002年,年年被评为乡(镇)和县(市)优秀人大代表;1986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农村调解员;2001年和2003年,被顶效镇表彰为优秀村主任;2000年,被评为全州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个人,2002年12月,被贵州省人事厅表彰为全省拔尖乡土人才。2003年11月,被国家人事部、宣传部、农业部评选为农村优秀人才。2005年,被表彰为全州“十佳”果树种植能手。2005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考察工作并视察了绿化村,杨明权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05年5月,杨明权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被科学技术部授予“星火科技致富能人”荣誉称号。2006年被贵州顶效经济开发区评为05-06年度优秀共产党。2007年4月被选为贵州省人大代表。

人物事迹

1980年8月,高中毕业后曾担任过18年民办教师的杨明权被群众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当时,绿化村是有名的“夹皮沟”和“穷山沟”:不通车、不通电、不通水,全村群众人均吃粮仅135斤,人均收入仅82元。每年吃返销粮的人均占60%,吃救济粮的人家占30%,很多群众过着穷困的生活。为带领群众走出贫穷,从1981年至1991年,杨明权带领全村人民群众用十年时间先后兴修引水渠主干渠15.6公里,兴建引水渠支渠21.5公里,兴修进村公路主干线10公里,进组公路11.5公里,架设了8公里的输电线路,2003-2006年进村公路主干线全部改扩建为8米宽的混泥土路面,2007年,在新农村建设的旗帜下进组进户的路90﹪的实现了混泥土路面。使全村真正实现了通水通路和通电。随着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全村群众的经济收入也有了明显提高,到1991年,全村群众人均年吃粮达到300公斤,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550元。

杨明权经过市场调查和对村情反复研究后,决定带领群众用沃田肥地种粮食,确保群众生活用粮,用山坡瘦地薄土发展优质桃,增加农民经济收入。随后,他先后到省农科院找有关专家进行咨询和到贵阳市的有关乡镇对种桃情况进行了参观学习,从贵阳市乌当区引进了艳红”“晚白”两种优质桃种。为尽快启动种桃计划,1992年初冬,杨明权将家里的10.5亩责任地拿出来无偿提供村里作育苗基地。为确保育苗工作万无一失,他又出资6000元,到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请来一位专家作两个月的技术指导。1993年冬季,在嫁接桃苗时,杨明权请来了兴义市农业局技术干部,组织村里的青年团员24人、中青年妇女24人进行技术培训。经过技术干部系统的培训,这些人个个成了村里的桃苗嫁接能手。当年,共嫁接“艳红”“晚白”两种优质桃苗16.5万株。

为发动广大群众都来种桃,杨明权请镇里的电影队来村里放电影宣传种桃。可埋头种了几辈子苞米的群众都不接受,说是种桃不能当饭吃。杨明权决定把自己承包的所有耕地和荒山共32亩全部种桃。在杨明权的带动下,村级班子成员赵仕国和王德贵分别各种了8亩和6亩。1995年春,杨明权组织村里的科技示范户和各村民组干部到云南省陆良县参观。当时,陆良县云南省的辣椒生产大县,因为规范生产使该县的辣椒交易火爆,全国各地的辣椒批发商纷纷涌向陆良。通过参观陆良的辣椒生产和经营,村里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示范户深刻认识到,只有规模生产,才会有发展市场。从陆良回来以后,广大群众对种桃有了很高的积极性,全村种桃面积增加到了1000余亩。2000年春,全村优质桃种植面积达到了4000亩,其中挂果面积达1200亩。2000年,全村群众售桃收入达12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421户种桃户户均增收2850多元,最高的达到8万多元。随着桃林面积的扩大,每到阳春三月,漫山遍野桃花盛开,把一条十里山谷打扮得如诗如画,吸引了众多山外人前来观光旅游,昔日被视为“夹皮沟”的绿化村。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