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瓶草
麦瓶草(学名:Silene conoidea)为石竹科(Caryophyllaceae)蝇子草属(Silene)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米瓦罐、净瓶、面条棵。原产于埃及、法国、希腊等地,后被美国、日本、瑞典等地引种,在中国产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区。麦瓶草营养丰富,嫩茎叶可作食用野菜食用,风味独特,可做面条的配菜,也可凉拌、清炒、红烧、拌馅等。其姿态美丽,且养护简单,还可作为观赏植物种植。
麦瓶草高25-60厘米,全株被短腺毛。茎单生,直立,不分枝。基生片匙形,茎生叶叶片长圆形或披针形。花直立;花萼圆锥形,绿色;花瓣淡红色,瓣片倒卵形。花期5-6月,果期6-7月。麦瓶草喜阳,多生于沙石质的干旱坡地,喜沙石质土壤,具有极强的抗干旱和抗盐碱能力,可在火山熔岩台地、山石岩缝等土层极薄且常年干旱的土地中正常生长。
据中原地区药用典籍《中药大辞典》记载,麦瓶草全株和种子均可入药。此外,麦瓶草还是麦田主要禾本科杂草,主要危害麦类、油菜、豆类等作物。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喷施除草剂等方式防治。
本草考证
麦瓶草首载于中国清代植物学专著《植物名实图考》,书中记载其名为“净瓶”,即“净瓶,细茎长叶如石竹,开五瓣粉紫花,如洋长春市;而花附如小瓶其长,故名”。该描述与书中附图均与现代植物分类学中麦瓶草相符。
形态特征
麦瓶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5-60厘米,全株被短腺毛。
根、茎
根为主根系,稍木质。茎单生,直立,不分枝。
叶
基生叶片匙形,茎生叶叶片长圆形或披针形,长5-8厘米,宽5-10毫米,基部楔形,顶端渐尖,两面被短柔毛,边缘具缘毛,中脉明显。
花
二歧聚伞花序具数花;花直立,直径约20毫米;花萼圆锥形,长20-30毫米,直径3-4.5毫米,绿色,基部脐形,果期膨大,长达35毫米,下部宽卵状,直径6.5-10毫米,纵脉30条,沿脉被短腺毛,萼齿狭披针形,长为花萼1/3或更长,边缘下部狭膜质,具缘毛。雌雄蕊柄几无。
花瓣淡红色,长25-35毫米,爪不露出花萼,狭披针形,长20-25毫米,无毛,耳三角形,瓣片倒卵形,长约8毫米,全缘或微凹缺,有时微啮蚀状;副花冠片狭披针形,长2-2.5毫米,白色,顶端具数浅齿;雄蕊微外露或不外露,花丝具稀疏短毛;花柱微外露。
果实与种子
果梨状,长约15毫米,直径6-8毫米;种子肾形,长约1.5毫米,暗褐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麦瓶草原产于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埃及、法国、希腊、印度、伊朗等地,后被奥地利、英国、美国、日本、瑞典等地引种,在中国产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区,包括西藏自治区、新疆、北京、河北省等地。
栖息环境
麦瓶草喜阳,多生于沙石质的干旱坡地,如山脚阳坡、石子、路旁、草原、固定沙丘、沙岗、沙质草地、熔岩台地等地。
生长习性
麦瓶草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较高,属于阳生植物,喜沙石质土壤,具有极强的抗干旱和抗盐碱能力。麦瓶草根系极发达,茎枝坚挺密实,生态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其直根系粗壮,深度可达30-80厘米,侧根可沿沙隙石缝强势扩展。在火山熔岩台地、山石岩缝、沙石质荒山坡地等土层极薄且常年干旱的土地中,麦瓶草不仅可以正常生长,还常能形成大面积的优势群落。此外,麦瓶草还耐严寒,其种子发芽适温为6-10℃,超过20℃则不发芽;其生长适温为15-25℃,低于10℃生长缓慢,高于25℃则植株品质变差。
麦瓶草的自然繁殖速度较快,其花期为5-6月,果期为6-7月。在中国东北地区,麦瓶草无明显的病虫害,每年9月末地上部分枯死,地下部分在翌年5月萌发,6月初始花,花期常招引大量甲壳虫前来传粉,7月中旬至9月末种子陆续成熟。种子在室温条件下,能存活1年多,萌发率达70%以上。
栽培技术
整地施肥
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作为麦瓶草的种植地,由于其种子细小,播种前需精细整地并深翻土壤,同时撒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作基肥,细耙2-3遍后整平,并筑高。
播种
麦瓶草播种时间一般依据环境而定,当环境温度在6-20℃以上即可播种。播种前将种子与细土按比例混合并均匀撒播至土壤中,再浅耙一下,使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可覆一层薄土,同时浇透水。一般3-4天种子即可出苗,7天即可齐苗。
田间管理
在麦瓶草的整个生长期,都需保持土壤湿润,尤其是春季栽培时,由于生长期较短、生长速度较快,因此一定要及时浇水、适时追肥。追肥可合理配施氨钾肥,既可增加麦瓶草的叶面积,又可提高其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同时还能有效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叫。春季植株处于生长盛期,可追施尿素、磷酸氢二钾等肥料;秋冬季植株生长期较长、生长速度较慢,可每月适当追肥、补水。
采收
当麦瓶草植株长有12-16片叶时,即可分期分批采收。可先选密集处采收1次,后选粗壮茂盛的大棵掐主头采收,留下细弱分枝让其持续生长,一般采收期可长达2个月。
物种危害
危害特点
麦瓶草是麦田主要禾本科杂草,主要危害麦类、油菜、豆类等作物,发生严重时常成片生长密被地面,形成优势种群或单一群落危害作物生长。其争夺肥水力强,抑制小麦生长,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防除技术
调运麦瓶草种子时要进行检验,防止其种子传入非发生区。小麦播种前精选种子,防止混有麦瓶草种子的麦种进入麦田中。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小麦播种后出苗前,可喷施除草通药剂;秋季浇冻水前,可喷施巨星干悬浮剂、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噻吩磺隆干悬浮剂等药剂。麦瓶草幼苗期,可选用巨星干悬浮剂、苯隆可湿性粉剂、磺胺磺隆水分散粒剂、快灭灵干悬浮剂、阔散干悬浮剂等药剂进行茎叶喷雾。注意施药剂量要准确,不得超量使用,以免产生药害,施药后的药械要彻底清洗干净。
主要价值
食用营养
麦瓶草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维生素B2等多种营养成分,其嫩茎叶可作食用野菜食用,风味独特。麦瓶草家常食用方法很多,可做面条的配菜,也可凉拌、清炒、红烧、拌馅等,常见菜肴包括粉蒸麦瓶草、拌麦瓶草、麦瓶草烧母鸡、麦瓶草炖肉等。其还可与大枣同炖做甜菜、小吃,或炖后滤液饮用,常见有麦瓶草红枣饮。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河南省有食用麦瓶草野生幼嫩植株的习惯,多以蒸食、做汤为主。
医学药用
据中国药用典籍《中药大辞典》记载,麦瓶草全株和种子均可入药,全株具有养阴、清热、止血、调经的作用,可治疗吐血、血、虚痨咳嗽、咯血、尿血、月经失调等疾病。种子具有止血、催乳的作用,可治疗鼻衄、尿血、乳汁不下等疾病。
园艺观赏
麦瓶草在春夏季节开花,花为粉红色,姿态美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且养护简单,可作为盆栽装饰阳台、茶几等处,也可作为草本花卉种植于花园、花境、路边等处,美化室外环境。
相关研究
抗氧化活性研究
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麦瓶草中谷胱甘肽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发现其对铁离子具有一定的合能力,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根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这表明,麦瓶草谷胱甘肽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作为抗氧化药剂进一步开发利用。
微生物除草剂开发研究
有学者从自然感病的麦瓶草近基部分离得到一寄生疫霉菌株(WP-1),通过土壤接种盆栽试验发现在供试的作物和禾本科杂草范围内,该菌的寄主范围相对专一,感病植物主要集中在十字花科、苋科和石竹科。无菌培养滤液强烈抑制麦瓶草幼苗胚根生长,抑制率可达86.1%,这说明该生防菌及其代谢产物具有开发微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参考资料
麦瓶草Sileneconoidea|iPlant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植物智.2021-06-09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4-25
Silene conoidea L..plant of the world.2024-04-25